谈到此处,涉及一句中国古人的修身格言:“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孔夫子的行事风格,就是“君子居易以俟命”,每天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保持温良恭俭让,这是做事的原则,至于能得到什么,自有命,这是君子之为。
“小人行险以侥幸”,就是小人喜欢走旁门左道。比如有些公司在宣传品牌时,总想着能不能运作一下,能不能想个办法炒作一下,能不能来个事件营销。这样,风险就会很大。
湖南的岳麓书院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其上联提到:“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这句话也印证了“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的道理。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面对是非,自我审视、谨慎判断就好了。尽心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不必理会外界的毁誉褒贬,至于得失成败,则安然接受。
其实,孔夫子的人生不比别人过得糟糕,他做成了那么多了不起的事,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得到的东西也许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多,但是他依然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
《让子弹飞》这部电影中有段很有意思的台词。
汤师爷问:“你是想站着,还是想挣钱呢?”意思很明确,要么挣钱,跪着;要么站着,不挣钱。
张麻子连想都不想,说:“我是想站着,还把钱挣了!”
孔夫子做的,就是坚持站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孔夫子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你要做成一些事情,要把尺度放大,把视野拉远。周游列国让孔子有了更加丰富的经历,所以他不必违背自己的原则,温、良、恭、俭、让也照样得之。
所以最后子贡说:“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夫子这种求的方法,不是跟其他人的求法不一样吗?子贡用这句话,在替孔子回答子禽提出的问题。
关于这一段,如果我们真的听明白了,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事。这句话对我的影响也很大。
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我,随顺因缘。每一个人能做的事,是每天让自己有正向的积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除此之外的很多事则要顺其自然,因为没有那么重要。
外在的欲望没有止境。拥有多少物质才算足够,拥有多大的名声才能到头?
这都不好衡量。
而温、良、恭、俭、让的行事原则,是一个人本身最具价值的部分。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出卖我们心底的东西。君子爱财,君子爱名,都要取之有道。
孔夫子的处世原则,也印证了老子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如果你急吼吼的,什么事都要争先恐后地去争,像苏秦、张仪那样,即便佩六国相印,到处游说,最后下场也并不好。一个善争的人,内心往往会焦虑,会走偏门,做很多动作变形的事,树立很多的敌人。
实际上,孔夫子所做的事,是目光更长远的事,这跟老子的原则也是一样的。
最后,希望我们一起将这句话默念一遍:“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