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年,又省勤州。贞观改中都督府,省威、齐、宋、洭、四州,仍以废洭州之浈阳、浛洭二县来属。改东衡为韶州,仍以南康州及崖州都督,并隶广州。
二年,省循州都督,以循、潮二州隶广府。八年,改建州为药川、南绥州为浈州、南会州为窦州。十二年,改南康州。十三年,省浈州,以四会、化蒙、怀集、洊安四县来属。省冈州,以义宁、新会二县并属广州。其年,又以义宁、新会二县立冈州。今督广、韶、端、康、封、冈、新、药、泷、窦、义、雷、循、潮十四州。永徽后,以广、桂、容、邕、安南府,皆隶广府都督统摄,谓之五府节度使,名岭南五管。天宝元年,改为南海郡。乾元元年,复为广州。州内有经略军,管镇兵五千四百人,其衣粮轻税,本道自给。广州刺史,充岭南五府经略使。旧领县十,户一万二千四百六十三,口五万九千一百一十四。天宝领县十三,户四万二千二百三十五。在京师东南五千四百四十七里,至东都四千九百里。
南海五岭之南,涨海之北,三代已前,是为荒服。秦灭六国,始开越置三郡,曰南海、桂林、象郡,以谪戍守之。秦亡,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南海龙川令赵佗,付以尉事。佗乃聚兵守五岭,击并桂林、象郡,自称南越武王。子孙相传五代九十三年。汉武帝命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兵逾岭南,灭之。其地立九郡,曰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儋耳、珠崖。后汉废珠崖、儋耳入合浦郡。交州刺史领七郡而已。今南海县即汉番禺县,南海郡。
隋分番禺置南海县。番山,在州东三百步。禺山,在北一里。贪泉,州西三十里。
越王井,州北四里。番禺汉县名,秦属南海郡。后汉置交州,领郡七。吴置广州。皆治番禺也增城后汉番禺县地。吴于县置东宫。有增江四会汉县,属南海。武德五年,于县治北置南绥州,领四会、化蒙、新招、化穆、化注五县。贞观元年,省新招、化注二县,以废威州之怀集、废齐州之洊安二县来属。八年,改为浈州。十三年,省州及化穆县,以四会、化蒙、怀集、洊安四县属广州也化蒙隋县。武德五年,属南绥州。贞观元年,省化注入。八年,改绥州为浈州,县仍属。十三年,改属广州怀集晋怀化县,隋为怀集。武德五年,于县置威州,领兴平、怀集、霍清、威成四县。贞观元年,州废,以怀集属南绥,省兴平、霍清、威成三县。八年,改绥州为浈州,县仍属。十三年,属广州东莞隋宝安县。至德二年九月,改为东莞。郡,于岭外其为名也清远隋县。武德六年,废政宾县并入,所治也洊水汉封阳县,属苍梧郡。南齐改为洊安。武德四年,于县置齐州,领洊安、宣乐、宋昌三县。贞观元年,省齐州及宣乐、宋宣二县,以洊安属绥州。八年,改绥州为浈州,县仍属。十三年,浈州废,属宾州。至德二年九月,改为洊水也浈阳汉县,属桂阳郡。隋为真阳。五年,属洭州。贞观初,州废,改真阳浈阳,属广州。浈山,在县北三十里。
韶州隋南海郡之曲江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番州,领曲江、始兴、乐昌、临泷、良化五县。贞观元年,改为韶州,仍割洭州之翁源来属。八年,废临泷、良化二县。天宝元年,改为始兴郡。乾元元年,复为韶州。旧领县四,户六千九百六十,口四万四百一十六。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一千,口十六万八千九百四十八。南至广州八百里,西至郴州五百里,东南至虔州七百里。至京师四千九百三十二里,至东都四千一百四十二里。
曲江汉县,属桂阳郡。在曲江川,州所治也始兴汉南野县地,属豫章郡。孙皓分南康郡之南乡,始兴县置。县界东峤,一名大庾岭,南越之北塞。汉讨南越时,有将军姓庾,城于此。五岭之最东,故曰东峤也乐昌隋置翁源翁水在县界。隋县。武德五年,置洭州。贞观初废,以属韶州仁化浈昌已上二县,天宝后新置。
循州隋龙川郡。武德五年,改为循州总管府,管循、潮二州。循州领归善、河源、博罗、兴宁、海丰、罗阳。省龙川入归善、石城入河源、齐昌入兴宁。贞观二年,废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海丰郡。乾元元年,复为循州。旧领县五,户六千八百九十一,口三万六千四百三十六。天宝领县六,户九千五百二十五,无口数。南至广州四百里,东至潮州五百一十七里,北至虔州隔山岭一千六百五十里。至东都四千八百里。
归善秦、汉龙川县地,属南海郡。宋置归善县,县界罗浮山。贞观元年,省龙川县并入。博罗汉旧县,属南海郡也。河源隋县。循江,一名河源水,自虔州雩都县流入。龙川,在河源县,云有龙穿地而出,即水流,汉因置龙川县。
贞观元年,省石城并入。海丰宋县,属东莞郡。南海在海丰县南五十里,即涨海,渺漫无际。武德五年,分置陆安县。贞观初并入也。兴宁汉龙川县地。贞观元年省齐昌并入。雷乡新置。
冈州隋南海郡之新会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冈州,领新会、封平、义宁三县。贞观五年,州废,以新会、义宁属广州,省封平、封乐二县。其年,又立冈州,割广州之新会、义宁来属。又立封乐县。天宝元年改为义宁郡。乾元元年,复为冈州也。旧领县二,户二千三百五十八,口八千六百六十二。天宝,户五千六百五十,无口数。在京师西南六千三百五里。
新会汉南海县地。晋置新会郡。改置封州,又改为允州,又改为冈州。隋末废,并入广州。武德四年,复为冈州。旧治盆源城。贞观十三年,废冈州,县属广州。其年,复置州于今治也义宁汉番禺县地。宋置义宁县,属新会郡。
贺州隋苍梧郡之临贺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贺州。天宝元年,改为临贺郡。乾元元年,复为贺州也。旧领县五,户六千七百一十三,口一万八千六百二十八。天宝领县六,户四千五百,无口数。在京师东南四千一百三十里,至东都三千五百七十二里。东南至广州八百七十六里,东至连州二百六十里,南至封州三百六十六里,北至道州四百里,北至富州三百二十里,西南至梧州四百二十二里也。
临贺州所治。汉县,属苍梧郡。临、贺水。吴置临贺郡。宋改为临庆国,齐复为临贺郡。隋置贺州,隋末废为县。武德四年,复置贺州桂岭汉临贺县地,隋旧也冯乘汉县,属苍梧郡。有荔平关封阳汉县,属苍梧郡富川汉富川县。天宝改为富水,后复为富川也**山新置。
端州隋信安郡。武德元年,置端州,领高要、乐城、铜陵、平兴、博林五县。其年,以乐城属康州,铜陵属春州。七年,置清泰县。贞观十三年,省博林、清泰二县。天宝元年,为高要郡。乾元元年,复为端州。旧领县二,户四千四百九十一,口二万四千三百三。天宝,户九千五百,口二万一千一百二十。东至广州二百四十里,南至新州一百四十里,西至康州一百六里。至京师四千九百三十五里,至东都四千七百里。
高要州所治。汉县,属苍梧郡。宋、齐属南海郡。陈置高要郡,隋置端州。
县北五里有石室山。县西有鹄奔亭,即汉交州刺史行部到鹄亭,夜,女子鬼诉冤之亭平兴汉高要县地,隋分置。武德七年,分置清泰县。贞观十三年,省清泰并入。
新州隋信安郡之新兴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新州。天宝元年,改为新兴郡。乾元元年,复为新州。旧领县四,户七千三百八十八,口三万五千二十五。
天宝领县三,户九千五百。东至广州义宁县四十一里,北至端州一百四十里,西北至康州二百七十里,西南至勤州一百七十里。至京师五千五十二里,至东都五千里。
新兴汉临允县,属合浦郡。晋置新宁郡,梁置新州索卢武德四年,析新兴县置永顺新置。
康州隋信安郡之端溪县。武德四年,置康州都督府,督端、康、封、新、宋、泷等州。九年,废都督府及康州。贞观元年,又置南康州。十一年废,十二年又置康州。天宝元年,改为晋康郡。乾元元年,复为康州。旧领县四,户四千一百二十四,口一万三千五百四。天宝,户一万五百一十,口一万七千二百一十九。东北至广州三百四十里,西南至梧州二百八十四里,东至端州一百六十里,南至泷州二百三十里,西至封州一百三十里,南至新州二百七十里。至京师五千七百五十里,至东都五千一百五十里。
端溪汉县,属苍梧郡。晋于县分置晋康郡。隋废郡,并入信安郡。武德复置康州。县界有端山,山下有溪也晋康隋安遂县。至德二年,改为晋康县悦城隋乐城县。武德五年,属端州。又割属康州,改为悦城都城汉端溪县。东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温妪养龙之溪也。
封州下隋苍梧郡之封川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封州。天宝元年,改为临封郡。乾元元年,复为封州。旧领县四,户二千五百五十五,口一万三千四百七十七。天宝领县二,户三千九百,口一万一千八百二十七。东北至广州九十五里,西北至梧州五十五里,东至康州一百三十里,北至贺州三百六十六里。至京师水陆四千五百一十里也。
封川州所治。汉广信县地,属苍梧郡。在封水之阳。梁置梁信郡。隋平陈,改为成州,又改为封州。隋末,州废为封川县,属苍梧郡。武德初,置封州。
隋移州于封川口,即今县治也开建汉封阳县地,属苍梧郡,隋旧也。
泷州隋永熙郡之泷水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泷州。天宝元年,改为开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泷州。旧领县四,户三千六百二十七,口九千四百三十九。
天宝领县五。
泷水州所治。汉端溪县地,属苍梧郡。晋分端溪立龙乡,即今州治。梁分广熙郡置建州,又分建州之双头洞立双州。隋改龙乡为平原县,又改为泷水开阳隋废县。武德四年,分泷水置永宁武德四年,于安遂县置药州,领安遂、永宁、安南、永业四县。贞观中,废药州,以永宁属泷州。本隋永熙县,武德五年,改为永宁县镇南隋安南县。至德二年九月,改为镇南建水新置。
恩州隋高凉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高州都督府,管高、春、罗、辩、雷、崖、儋、新八州。七年,割崖、儋、雷、新属广州。贞观二十三年,废高州都督府,置恩州。天宝元年,改为恩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恩州,内有清海军,管戍兵三千人也。领县三,户九千,无口数。至京师东南六千五百里。西北六十里接广州界。
恩平州所治。汉合浦郡也,隋置海安县。武德五年,改为齐安。至德二年九月,改为恩平也杜陵隋杜原县。武德五年,改为杜陵也阳江隋旧置也。
春州隋高凉郡之阳春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春州。天宝元年,改为南陵郡。乾元元年,复为春州。旧领一,户五千七百一十四,口二万一千六十一。天宝领县二,户一万一千二百一十八。至京师东南六千四百四十八里。东至广州六百四十二里,南至恩州九十三里,西至高州三百三十里,东北至新州二百六十里,西北至泷州界也。
阳春州所治。汉高凉县地,属合浦郡,至隋不改也罗水天宝后置。
高州隋高凉郡。旧治高凉县,后改为西平县。贞观二十三年,分西平、杜陵置恩州,高州移治良德县。天宝元年,改为高凉郡。乾元元年,复为高州。领县三,户一万二千四百。西北至窦州九十二里,北至泷州界三百五十里,西南至潘州九十里,东至春州三百三十里。至京师六千二百六十二里,至东都五千五百二十里。
良德汉合浦县地,属合浦郡。吴置高凉郡,宋、齐不改电白梁置电白郡,隋改为县也保定旧保安县。至德二年,改为保定。
藤州下隋永平郡。武德四年,置藤州,领永平、猛陵、安基、武林、隋建、阳安、普宁、戎城、宁人、淳人、大宾、贺川十二县。贞观七年,以武林属龚州、安普属燕州、普宁属容州。八年,以猛陵属梧州。十二年,以隋建属龚州。天宝元年,改为感义郡。乾元元年,复为藤州也。旧领县六,户九千二百三十六,口一万三百七十二。天宝领县三,户三千九百八十。至京师五千五百九十六里,至东都五千二百里。南至义州二百里,西至龚州一百四十九里,北至梧州九十七里。
镡津汉猛陵县,属苍梧郡。晋置永平郡。隋置藤州及镡津。
感义义昌本安昌县。至德二年九月,改为义昌。
义州下隋永熙郡之永业县。武德五年,置南义州及四县。贞观元年,州废,以所领县入南建州。二年,复置义州,还以故县来属。五年,废义州,县属南建州。六年,复置义州。又改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连城郡。乾元元年,复为义州。旧领县四,户三千二百二十五,无口。天宝领县三,户一千一百一十,口七千三百三。至京师五千七百五十里,至东都四六百九十里,东至梧州隔鄣岭一百七十里,北至藤州二百里,西至容州九十里,东南至窦州一百七十二里,东北至泷州二百七里。
岭溪州所治。汉猛城县,属苍梧郡。武德四年,置龙城县,置南义州。贞观初废,二年复置义州,领龙城、安义、连城、义城四县。至德中,改安义为永业,龙城为岭溪永业旧安义县,至德年改连城武德五年,分泷州之正义县置。
窦州下隋永熙郡怀德县。武德四年,置南扶州及五县。以獠反寄泷州。贞观元年废,以所管县并属泷州。二年,獠平,复置南扶州,自泷州还其故县。五年复废,县隶泷州。六年复置,以故县来属。其年,改南扶为窦州。天宝元年,改为怀德郡。乾元元年,复为窦州。旧领县五,户三千五百五十。天宝领县四,户一千一十九。至京师水陆六千一百二里,至东都水陆五千四百里。西至容州二百里,东至泷州一百八十里,南至潘州一百五十里,东南至高州九十二里,北至义州二百三十里,西南至禺州一百九十里。
信义汉端溪县地,属苍梧。隋为怀德县。武德四年,析怀德县置信义县,仍置南扶州。贞观中,改为宝州,取州界有罗窦洞为名也怀德本属泷州,后来属也潭峨武德四年,分信义县置也特亮武德四年,分信义置也。
勤州隋信安郡之高梁县地。武德四年,置勤州,隶南康州总管。九年,改隶广州,其年废,县属春州。后置勤州,以铜陵来属。仍析置富林县。领县三,户六百八十二,口一千九百三十三。至京师五千三百九十里,至东都五千里。东至新州一百七十里,西至泷州二百六十里,南至广州六百三十五里,西北至康州二百七十三里。
富林州所治,析铜陵置铜陵汉临允县地,属合浦郡。宋立泷潭县。隋改为铜陵,以界内有铜山也。
桂管十五州在广州西。
桂州下都督府隋始安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桂州总管府,管桂、象、静、融、贺、乐、荔、南昆、龙九州,并定州一总管。其桂州领始安、福禄、纯化、兴安、临源、永福、阳朔、归义、宣风、象十县。寻改定州为南尹州。其年,又置钦州总管,隶桂府。五年,置南恭、燕、梧三州,隶桂府。九年,置晏州,隶桂府。贞观元年,以钦、玉、南亭三州隶桂府。二年,省玉州、南亭州。五年,置宾州,隶桂府。六年,又以尹、藤、越、白、相、绣、郁、姜、南宕、南方、南简、南晋十二州隶桂府。其年,置龚州都督,亦隶桂府。其年,废龙、郁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