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王阳明:全三册 > 第十八回 知行合一人人是友,将心换心处处皆心

第十八回 知行合一人人是友,将心换心处处皆心(2 / 2)

其实余姚龙泉山只是一座小山头儿,和灌县青城山比起来,就像一颗核桃比一个西瓜,差得远了。可老何想不到这些,还以为龙泉山也是绵延几百里的大山。听说龙泉寺“占了半座山”,惊得把眼睛都瞪圆了:“好厉害!这么大的庙我一辈子也没见过。”

守仁听出老何误会了,就笑着补了一句:“不是庙大,是龙泉山小。爬到山顶用不了一个时辰。”

听守仁这么一解释,老何也呵呵地笑了起来:“怪不得哟,我就说哪个庙要修得那么大……我们老家水也多,有个都江堰,大人晓得吧?”

“知道知道!那是战国时候修的,距今一千几百年了,引来岷江之水,半个成都平原都靠它灌溉,古人在那里建有分水鱼嘴、离堆、宝瓶口、飞沙堰,枯水不旱,丰水不涝,鬼斧神工,天下奇绝!”

老何竖起大拇指:“王大人不愧是读书人,知道的东西真多。”

老何这句夸奖是真心实意。可守仁却知道自己这只不过是照搬书本上看来的东西,算不得真本事。嘿嘿一笑,故意学着老何的四川腔说了一句:“我懂得啥子嘛,连煮个稀饭儿都不会。”一句话把老何逗得哈哈大笑,守仁也笑了一场。

这天守仁跟老何整整收拾了半天菜园子,也说了半天话。到中午老何煮饭的时候,守仁就帮着到菜园里拔菜,又洗又切,又帮忙添柴煮粥。到饭熟的时候,他的肚子也饿得咕咕叫了,这一顿饭吃得格外香甜。

吃着饭,看着倒了半边的驿站,守仁心思一动,又想起一件事来:“老何,你会不会打土坯?”

“打土坯干什么?”

“你看驿站的房子倒了,咱两个现在住得都不像样,反正一天里有大半天闲着没事,不如自己打些土坯,把房子修起来,有没有公事还是其次,咱们自己先有个地方住。不然总住在窝棚里,又冷又潮的,时间长了身子受不了。”

想不到这位驿丞大人忽然想出这么个主意来。老何半天没琢磨过来。可再往下想,越想越觉得有理。贵州山里潮湿多雨,整天住窝棚,早晚要落下病,到老来就受罪了。他就说:“要得,大人说干,咱们就干起来。”

打土坯盖房子,修好驿站,公事方便,自己也有个住处,这是守仁的“良知发动”。第二天早起,俩人就和泥割草准备打土坯,这就叫个“知行合一”。由此可知:“知行合一”确实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简单朴素,没有“神奇”之处。只要依此做去,效验显著。

当然,打土坯这个活儿王守仁根本不会干。

好在这事不难,挖来有黏性的土掺上些草,拌和起来用脚使劲踩,等泥和好了,放在一个长方形的木模子里夯打个几十下儿,取出来就是一块土坯,把打好的坯盖上稻草放几天,晾干了就能用了。

可和泥、打坯都是力气活儿。老何身强力壮,一天下来能打两三百块,守仁身体瘦弱,又没干过这个活儿,打夯的手法不对路,只知道在两条胳膊上用力气,结果打不了几块就累得肩酸背痛,汗落如雨。

见守仁打不动坯了,老何就在边上“嘿哟,哦哟”地喊起号子来。

守仁知道这是老何在给他鼓劲儿呢!自己如今攥着夯把子在这儿打土坯,就得先学会怎么出力气。就照着老何的样子学,可学来学去,老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儿?低头往身上一看,明白了!敢情到现在自己还一直穿着那件儒生的长衫子,只是把袍角撩起来掖在腰里了。这副样子哪能干得了活儿?

把这一点想明白,王守仁就把身上的长衫脱了,帽子也摘了,连那副“儒生”的架子都彻底丢在一旁,挽起袖口,卷高裤脚,一眼一眼看着老何的样子,放开喉咙喊着号子,腰腿肩膀一起使劲,一夯一夯尽力去打。

这一天守仁勉勉强强也打了五六十块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到晚上脚步蹒跚地回到山洞往草堆上一倒,顿时睡得昏天黑地,哪还想得起什么犯愁?

简直连咳嗽都忘了。

就这么搞了一两个月,守仁练得臂膀也粗了,腰杆也壮了,一天下来也能打一百多块土坯了。和老何商商量量,有说有笑,一天一天地忙活着。那座已经垮在地上的龙场驿站慢慢立起三面围墙,眼瞅着有点儿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