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苏东坡传:全三册 > 四 太后说了宰相的坏话

四 太后说了宰相的坏话(1 / 2)

就在唐埛当殿大骂宰相的丑事发生后的第三天,宦官首领内侍押班李宪奉太皇太后之命把神宗皇帝请到慈宁殿上。

神宗进殿的时候曹太皇太后正斜倚在榻上,高太后坐在一只绣墩上,手捧银碗服侍太皇太后用药。神宗上前对太皇太后、皇太后行了礼,太皇太后并不起身,只有高太后站起来笑道:“皇帝来啦,请坐。”

曹太皇太后是仁宗皇帝的遗孀,她的祖父是开国名将鲁国公曹彬,父亲是吴王曹玘。这位老太太沉稳明决,能断政事,在朝中宫里都有影响。英宗治平元年,垂帘听政一年的曹太后被宰相韩琦算计,强迫撤帘退回后宫,从此只在慈宁殿闲居,种菜养花自娱,多年不问政事了。但威望仍在,神宗皇帝对这位祖母也极为尊敬。

高太后是英宗皇帝遗孀,神宗皇帝的母亲。与太皇太后一样,高太后也出身勋戚之家,她的先辈是开国名将武烈王高琼,祖父是号称“神将”的康王高继勋。因为高、曹两家都是名将勋戚,互相联姻,曹太皇太后的姐姐嫁给高继勋的三儿子高遵甫,高太后就是高遵甫与曹夫人的女儿。论起来高太后要叫太皇太后一声“姨妈”。但高太后的父亲高遵甫没什么本事,曹夫人对他有些失望,怕女儿长大没有好前程,就和曹太后商量,给女儿取了个乳名叫“滔滔”,抱进宫里交给曹太后养大,后来指配给英宗做妃子,英宗登基,“滔滔”就做了皇后,这一切都是太皇太后一手安排的。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太皇太后和高太后一直亲如母女。

高太后美丽温婉,贤德聪慧,身后又有姨母支持,在内宫没有任何妃子敢与她争宠,所以英宗的四位皇子以及蜀国公主、越国公主皆是高太后所生。

高太后是位女中豪杰,办事的手段比姨母还要利落,朝廷中的变法用人各项算计都逃不出高太后的眼睛。可高太后知道神宗皇帝志向远大,就放手让神宗去做大事。自己深居后宫,从不过问政事。像今天这样专门把皇帝叫到后宫来说话,以前从没有过。倒让神宗有些惊讶,坐定之后立刻问:“太皇太后和母后叫朕来有何事?”

听皇帝动问,高太后放下手中银碗微笑着说:“也没什么事,太皇太后身子不爽,想你了,特请皇帝来见一面。”说了一句虚话儿才转入正题,“今天偶然听内侍们说起一件事来:一向为宫里承办胭脂、绢花的几个大商家忽然不再奉承宫里用度,内侍们一时不知该到何处采买,这些人也糊涂,竟来问我,我又怎么知道?”

高太后这是做题目给皇帝猜。神宗是个明白人,立刻猜中了话头儿,忙笑着说:“原来是这件事。以前宫里各项供奉都有专门的商人来办,最近朝廷推行《市易法》,其中有个‘免行钱’条例,依此条例,商家只要向官府缴纳一笔‘免行钱’就不再承担官府的各项摊派。大概那些承办绢花胭脂的商家交了‘免行钱’,按例不再应付宫中所需,r>高太后点点头:“听说《市易法》是拿官府的钱承办民间货物,低价滞销时买入,市场缺货时卖出,除了囤货贩卖,还拿官府的钱向商人放贷,是这样吗?”

神宗笑道:“确是如此。”

高太后眉头微皱缓缓问道:“天下自古分为士、农、工、商四家,读书人做官,农夫耕田,工匠制造器物,商人组织贩运,都是有定数的,现在忽然有了‘市易务’,以官府之钱收买货物,囤积贩卖,会不会就此断了工、商两家的财路,招致民怨?”

神宗忙说:“《市易法》取自‘泉府’之制,乃是周朝的成法,目的不过是平抑物价,使那些大商人不能囤积居奇,物价不会暴涨暴落,百姓不致深受其害。此法一心为百姓着想,初行使的时候或许有些争议,久之百姓必然欢悦。”

神宗皇帝这套“新法出自周礼”的话儿是王安石教给他说的。

可“周礼”两个字能哄大臣、哄百姓,也许连鬼神都能哄住,偏偏哄不了高太后,淡淡地说:“《市易法》说是平抑物价,其实处处插手,见货就囤,见利就赚,刚刚施行就有与民争利之嫌,日后真的推广开来,只怕是借官府之手摧残百姓,夺商人的财货扰乱市场,再往后,连农夫们种出的谷物、家里的房产田地都在‘市易务’购买囤积之列了吧?到那时岂止与民争利?简直是剥民膏脂、乱国家根本了。我大宋几朝圣君苦心经营,虽不敢夸富强,好歹还能让人吃口饱饭,若因为一个《市易法》弄得商业凋蔽市井萧条,恐怕得不偿失。”

高太后双目如炬,她今天说的其实是神宗“熙丰变法”的远景。可惜神宗皇帝正沉醉在自以为是的“变法图强”中,只看到新法推行以后国库一年多增上千万贯的收入,根本没想这么远。笑着说:“太后过虑了。”

儿子孝顺母亲,与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是一样的,所以皇帝不忍顶撞太后,太后也不愿意责备皇帝,就把话头儿放缓了些:“新法推行已有四年了吧?国库渐渐充盈,河湟之战也打胜了,这都是好事。可变法终究是大事,走得太快也不妥。听说三司使曾布上札子弹劾‘市易务’,我觉得皇上正好借这机会仔细查一查,若‘市易务’果然有问题,就把《市易法》的进度放慢些——或者干脆停下来,等上三五年,待前面的新法见了成效,再推行《市易法》也不迟。”

高太后这些话其实与皇帝的安排不谋而合。但神宗城府很深,不肯让人猜透心思,低头不语。

到这时,倚在榻上的太皇太后第一次开了口:“孔圣人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孟夫子说:‘其进锐者其退速。’《道德经》又说:‘不敢进寸而退尺。’还说什么‘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的话总是有道理的。王安石这个人名声还不错,可他行事乖戾,脾气执拗,未必靠得住!”

姜还是老得辣,太皇太后倚老卖老,一开口就直击要害。

神宗皇帝虽然已经有了抛弃王安石以巩固变法成就的想法,但他对王安石仍有旧情,让皇帝亲手收拾王安石还可以,别人说三道四皇帝就不爱听了。赔着笑脸顶了一句:“王安石本事也许不大,好在是个正人君子,敢做敢为,朝堂上一时找不出第二个来,朕也只能勉强用他。”

被皇上顶了一句,太皇太后并不着急,淡淡地说:“王安石私下里有一个‘三不足’的说法儿,皇上知道吗?”

这话神宗头次听到,“三不足”的话头儿又古怪,完全摸不着头脑,只得回答:“没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