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陈寅恪文集 > (六)戊戌政变与先祖先君之关系

(六)戊戌政变与先祖先君之关系(2 / 2)

谕:大学士荣禄着管理兵部事务并节制北洋各军,由礼部颁给关防。

谕:主事康有为,实为叛逆之首,现已在逃。举人梁启超,与康有为狼狈为奸,所着文字,语多狂谬,着一并严拿惩办。康有为之弟康广仁、及御史杨深秀、军机章京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等,实系与康有为结党,隐图煽惑。杨锐等每于召见时,欺蒙狂悖,密保匪人。实属同恶相济,罪大恶极。前经将各该犯革职,拿交刑部讯究。旋有人奏:若稽时日,恐有中变。朕熟思审处,该犯等情节较重,难逃法网。倘语多牵涉,恐致株累。是以未俟覆奏,于昨日谕令:将该犯等即行正法。

同书光绪廿四年八月辛丑条略云:

谕:湖南巡抚陈宝箴,以封疆大吏,滥保匪人,实属有负委任。陈宝箴着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伊子吏部主事陈三立,招引奸邪,着一并革职。

同书光绪廿四年八月甲辰条云:

谕:陈宝箴昨已革职永不敍用。荣禄曾经保荐,兹据自请处分,……荣禄,着交部议处。

同书光绪廿四年八月丁未条略云:

[懿旨]现在时事艰难,以练兵为第一要务,是以特简荣禄为钦差大臣,所有提督宋庆所部毅军、提督董福祥所部甘军、提督聂士成所部武毅军、候补侍郎袁世凯所部新建陆军,以及北洋各军,悉归荣禄节制,以一事权。

同书光绪二十四年九月辛亥条云:

谕:吏部奏遵议处分一折,大学士荣禄应得降二级调用处分。着加恩改为降二级留任。

寅恪案,综合上列资料,先祖关于戊戌政变始末,可以概见矣。盖先祖以为中国之大,非一时能悉改变,故欲先以湘省为全国之模楷,至若全国改革,则必以中央政府为领导。当时中央政权实属于那拉后,如那拉后不欲变更旧制,光绪帝既无权力,更激起母子间之冲突,大局遂不可收拾矣。那拉后所信任者为荣禄,荣禄素重先祖,又闻曾保举先君。(西人Backhoe所着慈禧外纪言及此事,寅恪昔举以询先君,先君答言不知。但其时先君挚友李木斋丈盛铎在荣禄幕府,慈禧外纪所言,或非无因。又湖南文史馆所辑参考资料中皮鹿门丈[锡瑞]日记,谓当时馆中学正张公伯熙保荐二人,首为康南海,次即先君。但先君于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十二月丁先祖母忧,依例丁忧人员不列保荐,故张公荐剡未列先君之名。荣禄之荐先君,不见于公牍,或亦此故欤?先君苟入京者,当与四章京同及于难。可谓不幸中之大幸矣。)先祖之意欲通过荣禄,劝引那拉后亦赞成改革,故推夙行西制而为那拉后所喜之张南皮入军机。首荐杨叔峤[锐],即为此计划之先导也。观黄尚毅所记,知南皮与荣禄本无交谊,而先祖与荣禄之关系,则不相同也。当政变后,都中盛传先祖必受发往新疆之严谴。如李端棻奏保康有为及谭嗣同之例(见东华录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庚子条。)

然止于革职永不敍用之薄惩,实由荣禄及王元和碰头乞请所致也。

先祖先君革职,归寓南昌,不久,先祖逝世,先君移居金陵,以诗歌自遣。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以次年为慈禧七十寿辰,戊戌党人除康梁外,皆复原官,但先君始终无意仕进,未几袁世凯入军机,其意以为废光绪之举既不能成,若慈禧先逝,而光绪尚存者,身将及祸。故一方面赞成君主立宪,欲他日自任内阁首相,而光绪帝仅如英君主之止有空名。一方面欲先修好戊戌党人之旧怨。职是之故,立宪之说兴,当日盛流如张謇郑孝胥皆赞佐其说,独先君窥见袁氏之隐,不附和立宪之说。是时江西巡抚吴重憙致电政府,谓素号维新之陈主政,亦以为立宪可缓办。又当时资政院初设,先君已被举为议员,亦推卸不就也。袁氏知先君挚友署直隶布政使毛实君丈[庆蕃],署保定府知府罗顺循丈[正钧]及吴长庆提督子彦复丈[保初],依项城党直隶总督杨士骧寓天津,皆令其电邀先君北游。先君复电谓与故旧聚谈,固所乐为,但绝不入帝城。非先得三君誓言,决不启行。三君遂复电谓止限于旧交之晤谈,不涉他事。故先君至保定后,(可参散原精舍诗卷下「[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四月下旬至保定。越闰月二日实君布政兄?集莲花池」及「赠顺循」诗。)至天津,归途复过保定,(可参同书同卷「保定别实君顺循,三日至汉口登江舟望月」诗。)遂南还金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