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一直走》上线一周后,平台完成了第一次收益结算周期。
这世界的音乐平台收益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会员包月/包年费用分成、数字专辑/单曲销售分成、广告收入分成,例如免费用户听歌时的广告、以及用户打赏。
也有直接买断版权的,这种现象只存在于某些顶流歌手。
像《淋雨一直走》这样刚上线不久、有一定热度但远未到爆款级别的歌曲,收益的大头主要来自会员播放分成和少量的单曲购买。
这天晚上,宋知意敲开了许言的房门。
她手里拿着手机,表情是一贯的平静,但眼神里多了些郑重。
“许言,平台的第一笔收益结算出来了。”她开门见山地说道,同时将手机屏幕转向许言。
屏幕上是一个转账记录的截图,金额是38,675元。
备注写着“《淋雨一直走》首周平台分成收益”。
“按照我们之前说好的,词曲编曲版权收益归你,演唱收益归我。”宋知意操作了几下手机:“这笔是演唱收益部分,我已经收到了,我现在把它转给你。”
几乎是话音刚落,许言的手机就响起了提示音。
他拿出来一看,是一条微信转账短信,金额正是38,675元。
许言看着这数字,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
这个数额很合理,符合一首小热新歌首周的正常收益水平,绝对是一笔不错的额外收入。
他抬头看向宋知意,笑了笑,很干脆地收下了:“行,收到了,合作愉快。”
许言没有假意推辞,也没有表现出过分的激动。
既然是早就谈好的合作分成,那就按规矩来,扭扭捏捏反而显得矫情和不专业。
这种干脆的态度也让宋知意觉得舒服,她点了点头:“合作愉快,谢谢你,许言。”
“互惠互利嘛。”许言摆摆手,岔开了话题:“对了,你最近有在写新歌吗?我看你好像一直在房间里琢磨。”
“嗯。”宋知意点点头,“在试着打磨第二首,还是想围绕‘情绪’这个主题,但想尝试一点不一样的曲风,有点卡住了。”
“慢慢来,不着急,有需要帮忙的……嗯,或者需要听众给点意见的,随时说。”许言说道。
他暂时不打算立刻拿出第二首地球歌曲,得让节奏缓一缓,也给她更多展现自己创作的空间。
况且,第二首徐良的《那时雨》,许言想自己留着,指不定以后自己也用得上。
“好。”宋知意应了一声,又简单聊了两句关于歌曲反馈的话题,便回了自己房间。
看着手机里多出来的三万八千多块钱,许言心情不错。
但这笔钱和小说稿费带来的踏实感不同,它更像是一种提醒——提醒他,光靠“借鉴”和模糊的感觉是不够的。
既然决定以后可能要在这方面发展,甚至动了开公司的念头,那至少得懂点基础知识,不能永远当个只会哼旋律的“伪大神”。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人——前身的大学室友,赵铭。
赵铭这家伙,在大学时,是医学院的学霸,但偏偏是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理论知识和乐评功底相当扎实。
毕业后果断弃医从文,现在是个小有名气的独立乐评人,经常在一些音乐杂志和自媒体平台发表文章,以视角独特、言辞犀利著称。
许言根据记忆翻出那个很久没联系的用户,发了条信息过去:“铭哥,在不?有点音乐上的事儿想请教一下,方便聊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