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编曲(1 / 2)

回到合租的公寓,许言刚打开门,就听到宋知意房间里隐约传出的练歌声。

她似乎在反复打磨某一段旋律,声音清亮而专注。

好在这栋楼的隔音做得确实不错,将近一个月了,也没见有邻居上门投诉,让许言不得不感慨老张这房子质量确实靠谱。

听着隔壁传来的专业级演唱,许言回到自己房间,打开电脑,也开始了自己的“音乐时间”。

他和大飞说好接下来一周尽量别打扰他,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这段时间,许言打算也录制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

因为,现在他的嗓音唱功,在系统的帮助下,已经有所提升了。

一个能够出名的机会摆在眼前,很难不让人心动啊。

帮助他人成功固然是好事,但自己火爆四方,更加海阔天空嘛。

他点开系统背包里《那时雨》的音频文件,戴上专业监听耳机,再次沉浸其中。

徐良的这首歌,在地球上算是中国风与流行结合的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许言仔细品味着原唱的演绎方式:

咬字清晰带着点叙事感,语气转换自然,副歌部分的情感投入充沛但不过火,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念贯穿始终,整体把控得恰到好处,非常贴合歌曲的意境。

“这唱功,这情感处理确实有点东西。”许言暗自点头。

虽然他获得了歌曲的全部记忆和技巧灌输,但真要完美复制出那种味道,还是需要反复练习和揣摩。

他跟着伴奏,压低声音试着哼唱了几遍。

重点找那种带着一丝慵懒和伤感的叙事语气,以及副歌部分情绪的细微推进。

“石板桥下的滴滴答滴滴滴,在下竟着了迷,吻了你……”

他轻声唱着,调整着发声位置和气息,努力捕捉那种独特的韵味。

练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感觉有点累了,他才停下来。

录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状态,急不来。

……

第二天上午,许言还在码字。

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码字,是许言一直在坚持的事情。

刚穿越,他把码字当成工作,每天觉得码字很乏味。

但现在,继续完成这本《大魏打更人》,他觉得挺享受的。

一边看网文,一边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这时,宋知意敲响了他的房门。

“今天下午我要去一个朋友的工作室讨论《勇气》的编曲,你要一起去看看吗?”她站在门口问道,语气带着一丝期待:“之前说好你可以参与给些建议的。”

许言正好也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个世界的音乐制作流程,便爽快答应:“行啊,正好我下午没事,去学习学习。”

下午两点多,宋知意开车载着许言来到了位于南城一个创意园区内的工作室。

宋知意虽然倒车技术很差劲,但开车上路还是很稳当的。

推门进去,里面的装修风格是工业风混搭着极简主义,隔音做得很好,外面街市的嘈杂瞬间被隔绝。各种专业的音频设备、监听音箱、MIDI键盘、吉他贝斯等乐器井然有序地摆放着,控制台上好几块屏幕显示着复杂的音频软件界面。

一个看起来三十岁左右、头戴黑色鸭舌帽的男人迎了上来。

他穿着件简单的黑色T恤,身材精干,眼神锐利,浑身散发着一种专业制作人的气场。

“知意,来了。”他和宋知意打了个招呼,声音低沉而有磁性,目光随即转向许言,带着些许探究。

“嗯,韩哥。”宋知意点点头,为两人介绍:

“这位是许言,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也是我的朋友。

许言,这位是韩冬,这家工作室的主理人,也是业内很厉害的编曲师和制作人。”

“韩老师好。”许言客气地伸出手。

“许先生你好,别叫老师,叫韩冬或者老韩都行。”韩冬和许言握了握手,语气不冷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