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培养新人(1 / 2)

周一,阿哲的《浪子回头》如期在全平台发布。

公司运营部门按照计划,在其各个自媒体账号上进行了推广。

也投入了一些小额的信息流广告,瞄准了对闽南语歌曲、怀旧风情感兴趣的受众群体。

发布初期,数据平稳增长,评论区的反馈也以正面为主,不少听众表示被歌声里的故事感和真诚所打动。

当然,作为新人新作,没有立刻引爆全网也在意料之中,需要时间和口碑的发酵。

同一天,剪辑师也将粗剪好的武侠助农微电影发给了许言。

晚上,许言独自在家,泡了杯茶,点开视频文件,准备好好验收一下成果。

片头是快速剪辑的竹林、溪流、客栈外景,配上铿锵的琵琶音效。

《十面埋伏》这首琵琶曲果然够有味道,瞬间将人拉入氛围。

当王大锤对着镜头说出“大家好,我叫王大锤,是一名职业闯荡江湖的侠客!万万没想到……”时,许言忍不住笑出了声。

换做别人,他是不会笑出来的,但看到自己兄弟这么一本正经演戏时,不知怎的,就是觉得很有意思。

成片的效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剪辑节奏明快,笑点密集。

尤其是客栈混战那场戏,经过剪辑和音效的加持,喜剧效果十足——

锅铲与刀剑的碰撞声、夸张的慢动作、人物被打倒时配上的卡通音效。

以及最后老板一边炒菜一边轻松放倒所有人的潇洒动作,看得人忍俊不禁。

产品的植入也比剧本里更自然,热气腾腾、色泽诱人的笋干炒肉特写镜头,看得许言自己都有点饿了。

此外,许言还特别注意到了妆造和服装。

虽然成本有限,但杨晓芯确实花了不少心思。

每位“侠客”的造型都颇具特色,既符合人物设定,哪怕是很扯的设定,也很好的完成任务。

带着点漫画式的夸张感,比如丐帮弟子那精心设计的“破洞装”,高冷剑客那故作深沉的头巾,都很好地服务于喜剧效果。

“当时把杨晓芯招进来,真是做对了。”许言暗自点头。

虽然她在剧本创作上天赋一般,但在视觉造型这方面,确实很有想法和执行力。

他拿起手机,给杨晓芯发了条微信:“晓芯,睡了吗?微电影我看了,妆造和服装部分非常出彩,辛苦了!”

杨晓芯很快回复:“谢谢许总肯定!能帮上忙就好![开心]”

许言想了想,又发了一条:

“有个事想跟你聊聊。我看了你这几次在妆造上的表现,感觉你在这方面真的很有灵气和热情。

有没有考虑过,往更专业的影视妆造师方向发展?这比写剧本可能更契合你的天赋。”

消息发过去后,那边沉默了一会儿。

许言能理解,突然让人转型,谁都会犹豫。

几分钟后,杨晓芯回复了:“许总,谢谢您的建议和认可……说实话,我确实对这方面更感兴趣,每次做造型都觉得很开心。

但转型……我怕自己能力不够,也给公司添麻烦。”

许言语音回复道:“能力是练出来的。如果你有这个意向,公司可以出资送你去参加更专业的培训课程,也会尽量给你提供实践的机会。

当然,这只是个建议,最终决定权在你。我觉得人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更容易出成绩。”

杨晓芯也立刻回复道:“许总,真的很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这对我来说确实很重要,我需要一点时间认真考虑一下,可以吗?”

许言欣然应允:“当然可以,想清楚了随时找我聊。”

培养杨晓芯,许言是有一点想法在里头的。

如果未来公司要涉及到培养艺人等业务,那一个好的妆造师是十分重要的。

差不多的颜值水平,站在舞台上,看的就是谁服装妆容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