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两人早早起床,在民宿吃了简单的早餐——当地特色的羊肉粉汤和烤馍。
老板娘听说他们要去莫高窟,热心地往他们背包里塞了两瓶水:“那边干燥,得多喝水。”
他们提前预约了九点的参观门票。
到达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时,已经有不少游客在排队。
宋知意戴上遮阳帽,好奇地打量着四周:“比想象中游客要多啊。”
“毕竟是世界文化遗产。”许言递给她一瓶水:
“每天还限流,能进来已经很幸运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随着人流安静地走向洞窟区。讲解员是位年轻姑娘,声音清脆:
“请大家注意,洞窟内禁止拍照、摄像,禁止触摸壁画,谢谢配合。”
当真正踏进第一个洞窟,借着讲解员手电筒的光线,看到那些历经千年依旧色彩斑斓的壁画时,宋知意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我的天~”她轻声惊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墙壁上的画面。
壁画上的飞天形象尤其吸引她的注意。
那些飘逸灵动的身姿,流畅舒展的衣带,
在昏暗的光线下,壁画上的金箔依然闪着微弱的光。
“这些壁画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讲解员轻声解说:
“大家看这个飞天的表情,多么生动传神。”
宋知意凑近了些,仔细端详着壁画上飞天的每一个细节。
她突然轻轻碰了碰许言的手臂,压低声音说:“你听,我好像能听见壁画里的乐器在响。”
许言侧耳倾听,除了游客的脚步声和讲解员的声音,其实什么也听不见。
但他理解宋知意的意思:“是壁画给人的感觉太生动了。”
在接下来的参观中,宋知意完全沉浸在壁画的音乐世界里。
她看着壁画上演奏各种乐器的飞天,手指不自觉地轻轻颤动。
脑海中那些关于“时间“概念的模糊旋律,开始有了具体的形象和色彩。
“你看这个箜篌。”她指着壁画上的一处,小声对许言说:
“造型多美,我在想能不能把这种古老乐器的音色融入到新歌里。”
许言点点头,目光却更多地停留在那些讲述佛教故事的经变画上。
他仔细观察着古人如何用一幅幅画面,将复杂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个构图很有意思。”他指着其中一幅壁画对宋知意说:
“你看,画家把不同时间发生的事都画在同一个画面里,但通过人物的朝向和位置,让人一眼就能看懂故事的顺序。”
宋知意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发现其中的巧妙之处:
“真的哎,这不就跟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很像吗?”
“对。”许言眼睛一亮:“用静态的画面讲述动态的故事,这跟导演的工作确实有共通之处。”
两人一边参观,一边小声交流着各自的发现。在其中一个洞窟,讲解员讲解完毕后,留给大家几分钟自由欣赏的时间。
宋知意站在一幅巨大的飞天壁画前,久久不愿离开。
她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在感受千年前的气息。
“怎么了?”许言走到她身边。
“我在想。”宋知意睁开眼,眼神发亮:
“这些壁画经历了一千多年,经历了战乱、风沙,还能保存得这么好。
创作它的人早就离开了,但作品却一直在这里,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许言若有所思:“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从最后一个洞窟出来时,两人都觉得意犹未尽。
阳光有些刺眼,他们不约而同地戴上墨镜。
“感觉怎么样?”许言问。
宋知意还在回味刚才看到的画面:“太震撼了。
我从来没想过,壁画能给人这么强烈的音乐灵感。
特别是那些飞天的形象,她们的姿态,她们的表情,还有那些飘带的曲线,都像是一个个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