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神道符召 > 分节阅读 203

分节阅读 203(1 / 2)

帝神像有些残破了,需要换一个。我家是黑帝血脉。继承黑德,当主天下。日后建国时候,是要用到这神像的”

按照传统。各朝初立之时。都要自己所继承的帝君神像,迁入宗庙之中。为社稷主

这越说,那巫祭的目光也就越亮。却同时有些疑惑不解。

中土传承如此多年,血脉混杂。说是纯正五帝之中某一个血统的。早就没有。都是五帝血统混杂一处。

不过往往都是各方帝君,在天下大乱时候,各自支持己方势力,争夺天下。胜利者自称是某方帝君后裔,继承某方帝君天命

黑帝早已经陨落,哪里可能支持范家胜出

这实在是黑帝陨落太久之后,这些侍奉黑帝的巫祭,早就为人所抛弃遗忘。甚至太多内情也都不知道。

“可是”这巫祭嘴巴张了张。

若是神像能够换的话。他们早就换了。要知道,这神像可不是泥塑木偶。而是有着神力灵性的。

“去把地神君庙里的神像请过来,放在此处就好了”范易淡淡的笑着,神色之中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地神君”这巫祭大怒,地神君的神像凭什么放在此处

但是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骇然的看着范易。

范易微微一笑:“这是黄帝,红帝,还有青帝都支持的事情。我范家能够走到现在,你以为会是偶然”

这一句彻底的镇住了这巫祭,是啊,历朝历代,那一朝是背后没有帝君支持能够上位的范家凭什么能够例外

这刻,这巫祭就有几分明白了过来。这方世界,是绝对不能缺少五方帝君。

明白过来,这巫祭躬身行礼,心中对于范易此人根脚已经猜到了几分。躬身施礼,说道:“是”

这是一个聪明人,好说话。最怕的就是遇到死脑筋了。

作为既得利益者,范易自然不愿意让黑帝陨落的事情传出去。这在人心动荡之余,更会有损五方帝君的权威。范易自然不能允许

连黑帝都能陨落这种事情传出去,震惊之余,不知道多少人会起乱七八糟的心思

因此,悄悄让本尊入主黑帝神位就是了。不要弄出太大的动静来。

既然事情已经成了,范易轻轻一笑,拉起了虞书,就向着外面走去。见着虞书神情还有些恍惚。

“我刚才拜祭了北方黑帝,”范易笑吟吟的宣布着。

“是,黑帝发下神谕。范氏拥有天命,当继承黑德,君临天下”那大巫祭跟在后面宣布着。脑筋转的也都极快

这话一传出,立刻引起了轰动。莫要说那些知道内情的各位巫祭们,一个个惊诧莫名,就连范易手下的甲兵护卫们都欢呼起来。

原本虽然听从军令闯入北方帝君的神宫,心中多少有些忐忑不安。这刻,听见黑帝不仅没有怪罪,更是承认范氏天命。

这一刻,所有人再看向了范易,眼神就立刻不同了。以前虽然知道范氏如此大功,收复洛城,很可能建立新朝,登基为帝。

但是毕竟心中有着忐忑,在中土不是你实力强就能建立新朝的。关键是你有没有五帝的血统,能够继承五帝天命。

最起码普通人都是这般认为的,儒道典籍之中,也都是一直这般宣传的。

他们害怕范氏没有帝君血统,不得天命

但是现在,范氏得了黑帝天命,是黑帝的子孙。这一刻诸人再见范易,就觉着他的身上笼罩了一层神性光辉。

“万岁,万岁,万岁”

这些甲兵们欢呼着,新朝当建。他们都是功臣,便是普通小兵。也都知道从龙之功难得。

这般欢呼声音,这才让神情恍惚的虞书清醒了过来。露出一丝苦笑来,他不知道范易为什么今天带他过来看着这么一幕。他宁愿自己永远不知道

“地神君”一直到后来的某个日子。虞书才彻底明白过来

范易满意一笑,新朝是该差不多建立的时候。这鼎器已经不足以容纳气运了

一切都要先做好准备,用着新朝建起的锐势,再和西方巫人决战,一举将其赶出秦灵二州去。

想着,范易脸上有些郑重起来。西方巫人却是大敌,远非北方巫人可比。这将是一场惊天大战。拼到最后。定然拼的是国力。

单凭中土的国力,定然是不敌西方巫人。毕竟其已经占据了西域诸国,天竺等地。若是最终掉过头来。和中土决战,定然是接着征服了天方之后。

那个时候,其所拥有的人力物力就将超过中土。

但是,范易并无一丝惧色。国力。拼的还是组织能力。

范易不相信。凭着这方世界儒家官僚那成熟系统的管理能力。还有范易从另一方世界带来的秦汉时候军国主义的组织,会比不过那些原本还在草原上牧羊的巫人们

记得以前在论坛上,见着闲的无聊的人争论着如果是大汉帝国遇到大明帝国,谁的战斗力更高,谁胜谁负这样的问题

大部分人认为,随着后来的技术发展,明军完败汉军无疑

在范易看来,这就是扯淡了。现在范易越来越觉着。来另外一个世界的秦汉时候,和明清时候。几乎是两个国家。不论是意识形态,人民心性,还是其他种种方面,都绝无半点相同之处。

秦汉以军功立国,二十等军功体系之下,整个帝国都是庞大的战争机器。

秦汉时候的官吏,行政组织一直达到底层村这一级。每年收人头税,叫做算赋。那是直接征收到人头之上的,十分繁复复杂。通过这般办法,将整个帝国的人口等等各种情况,尽数掌握清楚。

然而明清时候,皇权不出县,不下乡。对于县级以下的情况,根本摸不清楚,也不能掌握。

秦汉时候,继承了先秦的国野体制。大约也就是所谓的公民和非公民。所有公民都有着爵位,从二十等爵位的最低一级公士到最高一级的列侯。各自享受不同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最低的公士授田一点五倾地,授宅一点五宅

凡是国民,都有资格享受这些待遇,同样也要为帝国出力,为国家缴纳税收,打仗

整个国家都是精密的机器一般的运作

而到了明清时候,儒家大盛。说好听一点就是无为而治甚至连掌控国家的大臣,都很少懂数学的对于国内情况只是一个大概模糊了解

只要看看大明悲催的财政,就能够知道太多东西了。

从文明和国家管理,组织这条线上来看。其实历代一直都是在走下坡路的。

就比如范易在成州所实行的府兵政策,配合上二十等爵位,就是将这般制度给复制了过来。只是成州一地,就能够动员三十万以上的军队。

特殊情况之下,能够动员到五十万

而这般制度,也开始在江余云三州实行。按照三州人口状况,能够动员百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