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慕瑾被绑架(2 / 2)

万籁俱静的夜,夜色如水,静谧祥和。

秦慕瑾一手托着腮,一手撑着东周列国志这本书很认真的看着。一时之间,屋内除了烛火爆破的声音和翻书声,再也没有其他的声音。

静谧了许久后,忽然屋外有细微的声音响起,秦慕瑾目光从书页上移开,往外探去,隔着白纸糊的窗户,自然,她什么都没看到。

秦慕瑾看了两三秒的功夫,便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她觉得是自己敏感了。乡下地方,院子里跑个夜猫或是什么黄鼠狼这些个活物也都是有的,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顿后,她继续捻开书页,认真的阅读着。

身子贴在窗子下墙边的两个黑衣人,等了片刻,没听到屋内的声音算是松了一口气,而后,他伸手在身上摸了摸,掏出一段香,点燃后,捅破头上的窗户纸伸了过去。

香烟袅袅,往屋子四面八方钻去,一会儿,就有淡淡的气味儿弥漫在了整个屋子里。

秦慕瑾嗅到不对劲儿的时候,迅速起身,但是,为时已晚,已经上了头,没两下,她身子一软,就倒在桌面上,桌面上的书被她推掉在地上,乱了页码。

窗外的两个黑衣人听到声音,相互打着暗号往屋内跑去,进了屋,他们看到趴在桌上的小姑娘,捏着她的下颌,看清楚她的五官后,拿出麻袋,将她套入麻袋封好,留下一封信,俩人抬着人迅速的跑了。

知府府府衙,只留堂上几盏烛火,摇曳生姿,在堂上坐的三个人面目上留下浓重的阴影,衬得他们满是心事的脸色,更为凝重。几人暗戳戳的低着头,沉浸在自己世界里,也不知道是在想什么。

夜深,又一点点的加重,转眼间,这几个人已经从前半夜坐在了后半夜,却还不知疲倦,保持之前的姿势不动,这若不清楚的人,一定会被他们吓到的。

又这样过了好一会儿,首位上的郑海山动了动身子,抬起了自己的眼睛看向其他二个同僚,开口,嗓子因为许久没开口说话,略带些沙哑,“秦姑娘应该不会有事吧?”

坐在他下首的二人,一人是之前提议刺杀褚诣的孙大人,一人是前两日又提出刺杀褚诣的陈启航,俩人听到他的问话,皆抬头看他。

陈启航面色倒是没什么。

只是这个孙大人脸上表情略有些讽刺,他是一个戾气比较重的中年人,双眸杀气十足,本身长得就有点让人害怕,再加上他和郑海山说话的神态动作,都仿佛要啖了秦慕瑾的肉似的,令人生寒,他说,“要说我们走到如今这步田地,和秦家的这位姑娘是分不开的,她若是不帮端王放烟雾弹,也许我们早就能察觉到了他的意图,有所准备了。所以,就算她怎样,也都是她咎由自取!或是命中该有此遭遇!”

“孙大人,秦家小姐也是有帮忙的,最后的那个信是她写的,还是她透漏给我们的,这才让我们有所准备。我们还是要念着人家的恩情的。”郑海山为秦慕瑾说话,他一方面是念着他夫人和秦家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看在秦慕瑾交给他的那封信的份儿上,心里多多少少还是对她有所歉疚的。

“这一次抓她,我们也是迫不得已,若是伤害到她,那就是恩将仇报了,传出去会被人笑死的。”

“是,郑大人说的意思我们都明白,我们也是千叮咛万嘱咐过的,不要伤害到秦家姑娘。”陈启航说话的功夫给了孙大人一个眼神,孙大人原本还想说什么,便没再开口。

郑海山搓搓手心,脸色有些焦虑,“都这个时间了,怎么还没有人回来复命,该不会是行动不顺利吧?”

“不会的,秦家母女身边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家丁,和咱们的人还是比不了的,带走一个小姑娘很容易。”陈启航说,“下官倒是不担心这个,只担心,端王会不会过来救她?”

“像他这个身份,会为一个女人放弃唾手可得的政绩?”他看向郑海山,“而且,以他的睿智,他不会不知道我们引他过去做什么,他会为一个女人送死吗?”

郑海山心里其实也没底的,都是男人,有些东西还是心照不宣的,女人,不过是锦上添花的而已,一旦动真格,谁会真为她送了性命呢。

“若是他没出现,我们就在回京都的沿途埋伏上,他抢了我们那么多东西,总是要拉回京都复命的,我们总有迹可循。”顿后,郑海山说。

陈启航叹了一声,“下官只希望这次,一次就可以解决,我们也好早日睡上安稳觉!”

“若是这秦家姑娘不能将端王引来,说明他们之前的那些都是骗我们的。”孙大人横眉冷目说,“秦家姑娘是帮凶,下官若是死,绝对也拉上她一个。”

“一个小姑娘而已,心思哪有那么多,能帮着端王骗我们。”郑海山心里是觉得他多虑了,秦慕瑾虽然看着比同龄的姑娘要沉稳许多,但是,她还不至于和端王合伙来欺骗他们,他不相信她有这种演技。

“若是端王许她荣华富贵,她怎的不会帮忙?”孙大人与他争辩。

“哎,孙大人,稍安勿躁。”陈启航见孙大人面红赤耳的,从中调解,“你也别因为将这件事情就迁怒到秦家的那个小姑娘身上,她不过是一个小姑娘,心思还不至于这么多,更何况,确实那封信是她递给郑大人的。就算之前她真做了什么,到底最后也是帮了一把,也算是扯平了。”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还是齐心协力。这个时候,谁也别和谁置气拌嘴,一起同心,将眼前的这个坎过去才是。”

他的话郑海山和孙大人到底是听进去了,俩人最后都住了嘴,不再因为这个事情拌嘴。

衙内冷了一会儿后,终于有脚步从外面传进。郑海山,孙大人,陈启航三人几乎同时从椅子上起来,往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