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 魏末多少事 > 第三十二章 腾云之志必得展 江山美人尽在握

第三十二章 腾云之志必得展 江山美人尽在握(1 / 2)

且说,高欢等人有大气运,并没有像东方白一样沦为阶下之囚,还真是硬生生地杀出了包围圈。

不过,他们的处境也并不乐观。

面对高车人的围追堵截、穷追不舍,高欢等人不得不弃马入了阴山。

阴山的陡峭不消多说,众人穿行两日,又饥又饿,忽遇一山冈,山岗前伫立几间茅草屋,屋前有石涧,水声潺潺,果菜丰蔚,林木扶疏。

荒山野岭忽遇人烟聚落,众人先是惊异,而后是惊慌失措:要知道,这可是阴山,高六七百丈、怪石林立的阴山。

是何等高人?

隐居于此!

众人面面相觑间,一须眉皓素老翁自茅屋中阔步而出,朗声笑道:“今日蓬门何幸,大家及贵人皆来!”

老翁着一身灰色麻布长袍,手执拂尘,以木簪束发,露出的双脚穿着一双草鞋,双目炯炯有神,踏小径如履平地,俨然有一股超然出尘之气。

“打扰道长清修了。”高欢一众人见老者气度不凡,郑重施礼。

时人对于隐士、高僧、神尼、仙长还是比较尊敬的,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莫不如此。

老道摇摇头,一甩拂尘:“天下不清净,山人哪里能清修呢?”

“道长也知道外面的事?”高欢闻言略感诧异,莫非今日他遇见了水镜先生一样,不出户而知天下大势的隐士。

“略知一二。”老道笑了笑,道:“客人若不嫌弃,可入寒舍吃碗陋食,喝杯村醪,解解疲乏。”

众人早已是饥肠辘辘,闻老道之言,当即拜谢:“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当刻意放轻脚步的高欢一行踏入里屋之后,立马就感觉到了一股能让人放下戒备、浮躁的静谧之气。

正屋的摆设相当单调,只有一张床榻,一张案几,一个蒲团,以及架上、案上或摆放整齐、或摊开的竹简、帛卷、书籍。

老道去准备吃食的时间,司马子如翻阅起案上的书籍,一阅之下,大惊失色。

却是老道案上多是一些失传的典籍,诸如《连山》《太平经》……高欢见司马子如异状,捧起书籍一览,亦是被震惊的不轻,口中喃喃道:“此老道非凡人!”

是以,当老者端着盛着烙饼、肉干、山果、菜酱的木盘入屋后,屋中众人变得恭恭敬敬。

此时天色已经很晚了,老道在茅屋中间点了一盏小油灯,灯光昏暗,小屋也因为人多的缘故变得拥挤起来。

老道略带歉意地说:“寒舍贫敝,招待不周,远客勿怪”。

“我等也不过是穷苦镇兵,但得道长招待,已是心满意足,怎敢苛求其他!”高欢神情落寞,自嘲一声。

他虽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可是时局复杂艰险至此,他根本看不到志向实现的可能。

坦诚讲,时代巨变突如其来,真没有几个人能够透过表象看清未来的趋势。

所有人都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前路到底在何方?”高欢也很迷茫。

“君等今日虽为镇兵,他日必为大家、贵人。”老道对高欢的自嘲不可置否,笑着从案几下摸出一酒坛,又摸出几只粗制的陶碗。

他将陶碗一一摆开,单手提起酒坛,众人这才发觉他并没有用眼睛盯着酒碗,酒哗哗地流出来,却没有一滴洒在外面。

侯景轻轻探身,用手在老道的眼前晃了晃,老道眼神丝毫未变,似乎是没有察觉。

侯景不由大惊,连忙赔罪:“在下无礼,向道长赔罪。”

老道毫不在意,一脸淡然的将酒坛放下,轻声道:“不错,贫道确实是个瞎子……但在黑夜中,我却比你们看得更清楚。”

高欢一众人听老道自陈自己是瞎子,都惊讶万分,亦感惭愧:“道长神功了得,我等竟无一人看出道长患有眼盲之症。”

“贫道眼虽盲,心却不盲!世人以肉眼观人,贫道以心眼观人。”老道人哂笑道。

高欢抿一口酒,兴致盎然道:“道长也懂相术?”

闻言,老道长叹一声,不自觉回想起十五年前那次武川镇之行,那次将他一身骄傲击碎的相面之旅。

那次相面之后,他焚毁了相书、刺瞎了双眼,转而潜心修道。

却不想,十五年后,一群同样命格的不速之客闯入了他的清修之处。

这证明相书是对的,是他着相了。

念及此处,老道大笑:“相术,小道尔,十五年前,我便焚相书弃此道了。”

老道语气充满自信,众人愈觉他不凡,司马子如带着满腹疑惑问道:“道长目盲,如何看相?莫非世间真有以心眼观人的法术?”

“贫道看相,看得是骨相,不是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