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无门(2 / 2)

其实,这时候其实已经淘汰了一大批人——

背诵医书,理解医书。

台前幕后,人情世故。

这都不是简单的,即使自小聪明伶俐,被拦下来的也不是少数。

止步于此的,一部分转行去做了药工,更大一部分人则只能另谋出路。

而通过前两关,能继续往后的,这时候才可以在师父身边跟诊。日常就是抄医案,写药方、打扫卫生,端茶倒水。

偶尔师父会让学徒亲自切脉感受,然后问如何如何,怎么怎么。

这个过程大约又是三到五年。

多数人在这个时候也是被打发走了,此时治疗一个小病小灾的已经没什么问题了。

师父授艺。

学徒出师。

一个得了养家糊口的本事,一个白嫖了学徒十几年二十年的劳力。

算是各取所需,好聚好散。

这里面兴许也有真正学会师父部分衣钵的,可以自立门户。.

但能留来的,终究是少数。

一般是开山大弟子跟关门弟子这一前一后两个徒弟,他们可以继承师父全部衣钵,包括人脉。

……

学医!

习武!

二者在毅力这方面极其相似。

想要学有所成,大多都要花费十几二十年的苦功。

“二十年。”

“我若从现在学起,那时候28岁,还很年轻。”

曹信不畏难。

他往后钱银不缺,有大把的时间。

闲着也是闲着。

习武之余,学医修身养性,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倒也不错。

“既然一时间寻不到去处,我大可买来医书先看着。”

曹信是行动派。

第二天就托大哥去书铺买医书——

《药性赋》《中药四百味》《濒湖脉诀》《汤头歌诀》《雷公炮炙论》。

《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医学三字经》、《伤寒论序》、《大医精诚》、《摄生格言》。

这些书籍涉及到医德、医史、医理、诊法、中药、针灸、养生等诸多方面,基本涵盖了学医入门所必须了解的常识和原理原则。

曹仁去四处打听的书单,将这些书籍能搜罗到的,陆陆续续一册册买回来。

慢慢添置。

得益于活字印刷术在本朝的盛行,大梁的书籍相较于前朝,价格大为削减,再进一步,就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哪怕仍是不菲,但曹信每日通过徐大志卖给孙家酒楼百余斤鲜鱼,每天能挣两千文。

买书这点钱不算什么。

于是。

往后时日。

曹信每天抽出时间在原始仙界养鸡、捉鱼、盖房,再除去跟着大哥早晚送鱼、采买粮食、家用家当的时间,每天还要余下至少三个小时阅读医书。

先通读,再理解,后背诵。

曹信拿出高考冲刺的劲头,徜徉在医学书籍的海洋中。

直到这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