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发财扬名(1 / 2)

第142章发财扬名

眼前人王文龙认识,名叫张燮,是漳州龙溪县人。

之前王文龙在高宷府上做事时就和他有所往来,还不是王文龙无意中遇到的,而是张燮主动来找。

张燮出生于官宦世家,曾祖父、伯父和父亲全都考中进士。

不过张燮的父亲却在三十岁时就被罢官。

张燮自己在文章记载他的父亲张廷榜是被“无故罢官”,但其实看看那年发生的事情就能明白。

那正是万历九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的时候。伴随着一条鞭法,还有一个考成法,会对各地的官员进行严格考绩。

当年张廷榜担任镇江海防同知,下属丹阳、当涂两县被海盗袭击,张廷榜就被牵连,连降三级调用。

这明显是被张居正抓了典型。

张廷榜是旧官僚遇上新制度,不适应,只能自道倒霉。

但张廷榜被调去管边防杂职却心中烦闷,他想到自己进士出生直接被撸到这种级别,一生气索性辞官回家。

而张燮自幼通经史,看到父亲“不善事上”而被论罢的经历,可能也是被父亲从小教育做官不好干,反正家里有钱,于是对于做官也没什么兴趣。

张燮二十一岁中举之后就没有再去科考,而是在家里潜心著书,还在漳州同名流一起开了诗社。

他对于历史和漳州海贸情况非常感兴趣,看到了王文龙所写《葡萄牙国史》之后就主动找上王文龙。

在漳州时张燮和王文龙就有些交情。

王文龙也乐于和张燮交往,因为他知道张燮在后世历史之中留下过一本真正的大作——《东西洋考》。

这本著作在原历史之中要在十几年之后才能写出,内容涉及明代后期海外贸易的交通、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海洋航线基本情况,是后世研究中外关系史、经济史、航海史、华侨史必读资料。

而经过和张燮的交往后王文龙也很确定,写作此书的张燮是此时八闽研究海外情况和经商掌故最优秀的人才。

由他来执笔主编《旬报》的新闻板块绝对是最佳人选。

王文龙让已经在《旬报》编辑部混熟悉了的张燮带着席浪仙去熟悉工作环境,然后才询问一下邓志谟他所做书籍的消息。

他一问才知道,自己离开福州这一段时间,他所写的《欧体楷书九十二法》正版书籍销量已经突破万册。

这在蜡版印刷使用之前简直是个不可想象的数字。

虽然王文龙的书稿利润不过是三百多两,可是余象斗用的蜡纸和油墨也是从王文龙这里购买的。

这也是王文龙必须给邓志谟配备几个副手的原因,因为王文龙手下的许多生意都在由邓志谟帮他经营。

此时王文龙手下的几家作坊,王文龙的平均占股都在五成左右,伴随着蜡版油墨技术的飞快普及王文龙的身家已经超过六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