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172章 八百里加急到福州

第172章 八百里加急到福州(1 / 2)

第172章八百里加急到福州

现在已经有人定期把《旬报》送到泉州和漳州去贩卖,甚至建阳那边还出了《旬报》的合订本——都是做成盗版书,甚至卖的比福州城的《旬报》原版还贵,但是销量居然十分不错。

甚至《旬报》已经漂洋过海,许多商人带了旬报上船,使之渐渐流通开。

在朝鲜、日本、西洋华人中都有一些读者,虽然数量不多,但日后肯定会缓慢增加。

这都导致《旬报》越来越挣钱。

如今《旬报》的平均销售数目在一千三百份,每期还有二十多两的广告费,扣去运营成本《旬报》每期给布政使司衙门带来的收入都超过六十两。

每个月发行三期,每月的收入就是小二百两。

《旬报》销售情况不好徐学聚固然会担心,但销售情况太好却也让徐学聚有些措手不及。

因为这笔经费有些难走账。

一切的原因只因地方政府自己并没有钱财。

地方官的俸禄是由朝廷发放的,除此之外,衙门中的脚夫、船夫、力工、印工,甚至衙门一年开宴席所需的牛、猪、鱼、羊——全部要从本地百姓之处征收。

两人商量一阵,王文龙提了几个建议,比如做红薯粉丝厂之类的,但是这点规模怎么样也消耗不了一年二千两的投入,这笔银子足够做件大事业了。

那匹马显然经过长途奔跑,此时口中都吐着热气,马上骑士也是差不多,已经快入冬的天气,却浑身大汗。

布政使司衙门作为上级主管单位,它的塘报房就是这样一个由百姓供养起来的地方,每年能够不多收税就已经不错,徐学聚最初是觉得塘报房有这么多冗员,得给他们找份事情做所以才让王文龙开办了《旬报》,结果现在《旬报》的收入每个月能超过二百两,一年就是两千两,越挣越多。

八百里加急的成本非常高,非是紧急大事不会动用,无怪乎徐学聚的脸上表情如此郑重,而王文龙也感到奇怪,为什么签收人名单里头还有他的名字?

“我是福清寄递铺的,京城有书信八百里加急呈报福州徐藩台。”

“建阳,你看看吧。”

那汉子见到徐学聚也知是个大官,连忙下马跪下,呈上一副夹板保护着的书信,又拿出自己的驿符和回历。

这比徐渭徐文长还要厉害。

朱元璋时期明代就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驿站制度。

王文龙写这文告之时是万万想不到会有这样的结果,而一旁的徐学聚则是大为震撼。

王文龙疑惑接过,看了一眼,瞬间呆滞。

王文龙原原本本将自己写文告的过程讲了一遍,听完之后,徐学聚忍不住叹口气,评价说道:“建阳此番际遇着实神奇……”

两人通过给《旬报》供应蜡纸和油墨挣的就已经不少了。

自己这什么幕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