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少年英雄(1 / 2)

王文龙连太极拳都教了,三一教中人对他感激不尽,推广新作物的事情自然一口就答应下来。

四个大佬手下都是有教堂的,各自都有小金库,当即叫来自己手下管相应事务的弟子,先拿出自家教堂中用来放贷的教产充入银台。

王文龙也主动拿了一千两,这钱只不过是用来贷款而已,到时候都能收回来,亏也亏不了多少。

随后几天三一教的赈灾银台就正式成立,各房各门的主事也全部选派出来。

王文龙则在《旬报》上面隆重报导了三一教赈灾之事,顺便推广新作物。

三一教正需要有人宣传,看见王文龙如此懂事各自内心满意,对于推广新作物以及发动教众捐款集资越发上心。

……

“要借钱的都好好排队了!”

“列位,你等都要记住,这是我们三一教中专门为赈灾借的钱粮,利息只取一成,真真是发了善心,全因为我三一教就是这样济世救民的心怀,你们拿了红薯苗、玉米种回去,度了荒年才知道我们三一教的好哩……”

一间三一教的庙前聚集了许多想要借款以及借种子的农民以及地主,这些人至少也是富农以上的家庭,但是此时各个脸上都带着急切的神色,哪怕是春寒料峭,他们也都老老实实聚集在这里排队,一点也不见平日乡里豪富的神情。

三一教的信徒在一旁维持秩序,不断将插队者赶出来,口里还在大喊大嚷维持秩序:“不管是借粮食还是借钱,全都不准插队,就是这一条队伍到了前边庙里才分开,可别想钻空子!”

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站在队伍的末端,焦急的看着面前缓缓前进的队伍。

那青年看着前边望不到头的队伍,忍不住担忧说道:“这么多人,可别把这庙中的钱都给借光了,万一轮到我们时借不到……一家丁口该怎么活呀……”

那十几岁的孩子名叫颜思齐,相比起自己已经成年的哥哥他反倒更加镇定,还安慰哥哥说道:“哥哥莫要担心,这三一教还没赶人就说明庙中钱财充足,咱们有借有还,他们哪有不借的道理。”

颜思齐的哥哥叹一口气,自我安慰般说道:“想来也是如此。”

今年的寒灾席卷了整个福建,其中又以漳泉二地受灾最为严重,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俩地方太好做生意了,百姓都习惯于经商而非种地。看看后世清代的红薯玉米分布图就知道,直到清代早期漳泉二地的红薯玉米种植面积依旧远低于福建的其他地方。

平日里这样也无所谓,但是灾荒一来,粮价飞涨,漳泉不少百姓当时就断了粮。

花钱去买粮食对于漳泉的百姓来说也并非不可接受,但这几年皇帝派出来的税监太监却死盯着漳泉二府收税,灾难之中福建的其他地方百姓已经生活无着,高宷也怕收税太狠激起民变,但是他怎么可能吃亏?

于是其他地方的税额减免都拿到有钱的漳州泉州来找补,明明是大灾之年漳泉二府的税收额度还被增加,商户百姓被整的叫苦不迭,许多商人都因此而破产。

颜思齐家里并不是穷人,他家中有几十亩田地,还在海澄县里开着一个世代相传的裁缝铺,家里祖传有裁缝手艺,平日里日子还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