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举手之劳(1 / 2)

陈指南喜上眉梢,举杯敬酒向王文龙说道:“多谢建阳先生指点迷津,若无先生此言,我这一科都不打算进京赶考了。”

考官的审美是被时代塑造的,八股文风自然也是随时代而改变,比如嘉靖朝开始出现了唐宋复古运动,八股文便开始推崇唐宋散文的风格,到了万历年间,诸子兴起,八股文就流行诸子风气,时代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大行其道,八股文中甚至搀杂入白话风格。

所以王文龙真没骗陈指南,他的散漫的八股文风早十几年肯定不吃香,这两年却非常有机会得中。三人又喝了几杯,王文龙随口问起说:“陈教谕来自绍兴,那是文风鼎盛之地,想来绍兴学子的水平定是极佳的了。”

“也不尽然,”陈指南的心事被解,话也自然多了起来,“绍兴读书人虽多,但能够考上举人进士的也没有多少,我在绍兴当县教谕时亲眼所见,当地一些士子为了中举照样做了不少下作手段,不少秀才都是通过门路才考过了童生试。”

王文龙思索一番,突然想起一个名字,好奇问道:“不知陈教谕可认得一个叫郑汝矿的?”

陈指南闻言就笑起来:“郑汝矿?建阳先生怎么听过这人名字?这是绍兴生员中顶不成器的一个了。”

“这郑汝矿的秀才功名就是靠贿赂而来,我对此极为不耻,几次县学里头考试都把那郑汝矿定为了下等,因此还得罪了郑汝矿的家人,老朽跑到南直隶来也和此事有些关系。”

陈子贞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笑道:“离行香挂牌还有五日,既然建阳相请,我自然要去。”

陈指南不屑笑道:“原来这郑汝矿跑到顺天去了,还不是为了顺天乡试中举的可能更大?”

“何须如此多钱?”陈指南闻言笑道:“此等无状小人,本来就该逐出秀才之列。我须是先前不知他行为,如今知道他的恶行,这场科试挑个理由将他黜了也就是了。建阳只管放心,只消几日功夫这厮便没有头巾可戴了。”

如果是乡试、县试这种授予考生功名的考试,提前十几天陈子贞就不能见外客,而科试只不过是秀才每一年多要参加一次的水平测试,考试成绩一般不会太过影响,准备期间陈子贞的活动自由度也很高。

陈子贞听陈指南讲述着郑汝矿的平日言行,告诫王文龙道:“建阳可是与这郑汝矿家有旧?若是这样人物,还是少接触为妙,这等人毫无规矩,日后说不定会拖累旁人朋友。”

“我也是听人提起这名字,”王文龙笑着说道,“前段时间听人提到有个叫郑汝矿的到顺天去考乡试,方有此随口一问。”

这年头的科举移民是经常现象,京城考举人的中举率比江南可是高多了,为了防止科举移民太过夸张,朝廷也给出法律,要求考生需要在京城留居学习几年时间方能在顺天乡试,不过对于郑汝矿这样的有钱人,去京城待上几年也没什么困难。

贿赂县试考中秀才算得了什么?历史上再过两年这郑汝矿还要闹出大事。

“如此,谢过学台大人。”王文龙也颇为满意,这陈指南挺会做人。

郑汝矿跑到北京去参加考试,这家伙跟考场吏员串通,在糊名阶段让吏员选取佳卷,把人家考卷上的名字给割了,再把他的姓名换上去。

听陈指南越说越愤慨,王文龙心里一笑,他已确定这郑汝矿就是他所记得的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