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481章 办科班和买戏楼

第481章 办科班和买戏楼(1 / 2)

秦淮河畔,王家。

花厅之中坐着三人,分别是王文龙,薛素素和俞安期。今天沈宜修陪李国仙到庙里进香去了,没来。

俞安期放下茶杯,没谈正事,而是先笑着说:“建阳先生真有面子,这虎丘之会的场子就如此拿下了。”

“还要多谢我家夫人。”王文龙笑着回答。

“苏州沈家,果然不凡。”俞安期感叹说。

俞安期的感叹十分正常,新成立的坤班一直在应富家的堂会,但这是看在王文龙和薛素素的面子上,班社真正要获得认可,还是需要到庙会等面向百姓的地方正式演出才能打响名声,他原本还想着用自己的面子去找人讨个场子,却没想到王文龙夫妻直接给坤班弄来了虎丘之会的演出机会。

苏州虎丘,那是昆腔的窝子!

自从嘉靖年间魏良辅改造昆曲以后,虎丘就是整个大明最有名的演出之地。

虎丘山并没有戏台,演出的地点就在虎丘山塘的大船上,演出之时船中为戏房,船尾备菜,看戏者乘“沙飞”“牛舌”等小型船只排列其旁,一众小船簇拥大船,演出的日子苏州各地的百姓都会涌聚于此,每一次演出观众不下万人。

如果戏班唱的好,台下会出现“万人齐声呐喊”的景象,是整个大明最有震撼力的文化现象之一。

虎丘的戏船有大户管理,不是哪个班子都可以上的,而王文龙之所以能弄到坤班到虎丘出场的机会,是因为虎丘之会的主理人就是沈宜修的伯伯“曲坛盟主”沈璟。

这个机会换到其他戏班,求爷爷告奶奶都不一定能上得去。

俞安期说道:“过去兰社虽有名气,却从来去不得虎丘。”

“苏州人爱听昆腔,而兰社有名的是北曲,并非水平不到,只是苏州人不喜欢罢了。”王文龙笑着说道。

“若无曲坛盟主相助,便是换做昆腔,怕也难呀。”俞安期感叹说,然后便拿出《白蛇传剧本询问:“如此,就用这出戏去虎丘了?”

王文龙道:“可有什么问题?”

“班社演出还不纯熟,班里唱北曲的艺人都是从河南招来的,原就是学的中州韵,学起来南腔来都有些困难,唱戏的火候终究不到了。”俞安期为难的说。

薛素素道:“唱昆腔不会苏白可不行,不如多招些江南的姑娘,将坤班带成科班。”

科班制就是明代嘉靖年间发明出来的,传统的戏班主要是演戏,只招一些有演戏功底的艺人搭班演出。而科班除了演戏之外也学戏,向社会上招收学戏的徒弟。

科班好处是打破了过去戏曲艺人,都是家传的规矩,可以为大班社快速的培养艺人,坏处就是科班的投入比较大,养出来的艺人需要给他们找到足够工作。

这年代的科班制还只在浙江一带流行,因为只有浙江、南直等地的观众人数足以养活科班的存在。

王文龙点头同意:“昆腔日后将有大发展,成立科班也不怕没戏唱……科班必须要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我想包个戏楼。”

“戏楼?”薛素素没听明白。

俞安期问道:“建阳先生的意思是包下戏台长久演出?”

王文龙点头道:“没错。”

薛素素还没反应过来,问道:“那是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