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我只是夫子 > 第110章 名声大噪

第110章 名声大噪(1 / 2)

秦国,京城。

金栾殿。

大秦皇帝赵琦缘坐在明黄色的龙椅上,在他的左前方站着一个拿着浮尘的御前太监,右边则是站着两个弯着腰的小太监。

在他的前面放着一张明黄色的桌案,也不知道这作案的木头本身就是明黄色的,还是刷了漆的缘故,看上去贵气十足。

在这张明黄色雕刻着龙形图案的桌子上,放着一摞摞的奏章,还放着笔墨纸砚,包括一杯早已经喝完的茶。

右边的一个小太监赶紧将茶盏端了下去,添上的新茶,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赵琦缘面前。

赵琦缘显然是没功夫理会,这还散发着热气的茶水,他正在看着一份奏章,在他

当然,上课有开小差的,上朝自然也有开学。

有两三个距离较近的人,皇帝和周围的人不注意小声低语几句,快速地抬起了头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

还有些关系紧密的达成,干脆直接比起了手语,如果不是旁边还有人看着,恐怕他们都能够舞起来。

在这所有的大臣当中,站在最前方的两个人,自然是左丞相萧生,右丞相杜鹏。

文官在左,武将在右。

因此在萧生身后的是大秦国师于文墨,再往后面是文华苑大学,是曾世英与翰林院大学士陈超博。

再往后就是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以及其他更小的文官。

在杜鹏身后站着的第一人是已经回京的镇国大将军吴去虏,在他身后站着的是忠国公胡烈,中庭首府赵琦落。

再往后是兵部尚书唐天和,还有刑部尚书,以及巡御司指挥使廖言。

再往后,则是更多的武将。

相较于左边文官一个个交头接耳,这些武将们则是一个比划着手势,打着瞌睡,明显对于此事正在议论的事情并没有半点的兴趣。

忽然间,有一个小太监快步跑了进来,在他的手中拿着一份奏折,小太监一路小跑到殿前,用那尖细的声音说道。

“启奏陛下,明京郡郡守郑杰加送急报,今日巳时二刻明京郡发生地震,现已统计伤亡过千,甚至就连明京郡郡城房屋摆设也倒塌大半,郑杰郑大人更是被一块落石砸中,所幸的是没有伤及性命。郑大人赶紧呈上急报,请求朝廷救灾。”

巳时二刻,相当于现在的九点半左右,那个时候的孟海还在太平位里和众位使嬉戏笑打闹呢。

明京郡,是在大秦京城的左边,也就是西边。

大秦贡城的北边是平京郡,南边是良京郡,西边则是明京郡。

能造成数千伤亡的地震,尤其就郡守府都遭到了破坏,这足以见得这场地震规模绝对不小。

京城距离明京郡比较远,所以京城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地动。

伴随着这位小太监传出了如此惊人之语,坐在龙椅上正在皱眉沉思着某件事的大秦皇帝赵琦缘豁然之间瞪大眼睛,站在他左边,拿着浮尘的太监赶紧接过小太监送来的奏折地到了赵琦缘面前。

赵琦缘快速地阅览着这份奏折上的内容,字迹比较潦草,在这份奏折上还沾着不少的灰尘。

赵琦缘看完这份奏折,有些头疼地揉了揉眉心,他将这份奏折递给了旁边的太监,太监将其传阅给了

等到一大半的官员都已经读完了奏折之后,一个个官员也是开始与周围的同僚议论纷纷了起来,原本安静的金栾殿瞬间响起了一阵阵此起彼伏的音浪。

片刻之后,赵琦缘目光凝视着下方众多大臣,他先对着右丞相杜鹏开口问道。

“右丞相,这件事你怎么看?”

杜鹏听到皇帝忽然叫自己,他赶紧向旁边跨了一步,行了一礼,这才说道。

“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赶紧调人调粮去救济百姓,而且有近千人的伤亡。微臣觉得还是要请太医院的人与民间医馆共同协作,一方面是救治百姓,另一方面也是担心因为伤亡太多发生瘟疫。如果再有人借助这地震知识行不轨之举,那可就麻烦了,所以,微臣建议调一部分军队前去,一来也是为了帮助当地的百姓重整房屋,另一方面也是驻守担心发生大乱。”

杜鹏这已经说得很委婉了,毕竟宁王那件事才过去没多久,整个大秦境内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周国的沿线,万一有人借助地震与当朝天子昏庸无道联系在一起,带领着灾民进行叛变,那可就不好了。

赵琦缘点了点头,他的眉头始终紧皱在一起,明显也是非常担忧这件事,他的目光又望向了左丞相萧生,声音很是威严地说道。

“左丞相,这件事你怎么看?”

萧生也向旁边跨了一步,行了一礼,这才开口说道。

“微臣也认同杜大人的话,除了派送前钱粮以及医者前去赈灾以外,流民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毕竟这一场地震造成人员以及房屋伤亡无数,百姓们辛辛苦苦耕种的土地,或许也会因为这场地震而丧失,在想要耕种至少还需数月之日,现在也快临近秋日,原先的耕种这一下子全部都没了。”

“所以一方面要控制住四处逃窜的流民,另一方面,也要对灾情较重的均匀性减免赋税,用来安定人心。可以想象,再过上几天会有大量的流民逃亡到京城,所以还得要加强京城的防守,这些毕竟都是我大秦子民,尤其不能苛待,以防有周围势力从中暗中挑动……”

赵琦缘拼了之后点了点头,目光又望向了除了左丞相与右丞相之外的其他人,继续说道。

“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建言?”

人家皇帝发话了,有些表现欲较强的大臣,就你五条谏言,我三条意见,最后,将这些意见全部整理成册,由左丞相与右丞相共同拟定章程,由户部出赈灾钱,工部遣人辅助当地的百姓重新建造房屋。

在这里还有宫廷医师联合民间的一些医馆共同前去救治伤员,在这里还要联系民间的几个商行,共同协助官方运送物资……

这件事处理得很快,毕竟像这种地震伤亡过千的,在整个大秦已经算是一件大事了。

伴随着各种章程全部已经拟定完,现在就差盖章以及派人去做事了,就在这个时候,刚刚送来奏章的那个小太监又跑了进来。

“陛下,鸿胪寺卿黄参黄大人求见!”

正在热议着赈灾知识的众多大臣一听到这话,同时愣住了,但是很快又继续商议着各种赈灾之事。

赵琦缘也是愣了一下,但是他还是点了点头。

太监那尖细的声音传了出来:“宣,鸿胪寺卿黄参觐见!”

伴随着太监的话音落下,在外面早就已经恭候多时的黄参,还是在拍了拍自己衣袖上的灰尘,他的手中拿着一份连夜写好的奏书就跨进了这金栾殿当中。

黄参是昨天晚上连夜写好的这份奏折,今天早晨才快马加鞭刚刚赶到这京城,便一路来到了皇城当中。

因为有事要求见皇帝,再加上他毕竟还是个三品官员,所以一路上倒也畅通无阻,非常顺利地就来到了金栾殿,正好这个时候朝会还没有结束。

赵琦缘先暂时放下了手头关于地震的事,反而问起了黄参。

“黄爱卿,如果朕没有记错,你应该是在处理来的那几十个小国使臣的事吧,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难不成那些小国的使臣又出事了?”

黄参摇了摇头,他是先跪下行了一礼,随后将奏折递给了旁边的太监,让他传给拿着浮沉的太监,最后传阅给皇帝的这个空当,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此为一件喜事。瀚海学堂夫子孟海昨日于太平卫春光亭作画力压使臣刘玄逸,并且用极短的时间给众位使臣都作画一幅留于纪念,就让这些小国使臣对我大秦才子赞不绝口。就连微尘也得到一幅瀚海学堂孟夫子所画的名为素描的画作,这画的就是微尘本身。因为没有孟海孟夫子所说的,那什么叫铅笔的东西,所以画出来的素描痕迹很淡,而且还有几处沾染了炭灰。那幅画作微臣夹在了奏折当中。”

黄参后面补充了一句。

在场的众多大臣,一个个茫然地四下对峙,除了左丞相和几位朝廷当中的核心骨干,其余的人连瀚海学堂都没听说过,更何况是孟海。

这些人都住在南城,即使听说了诗会出现了三首精彩绝艳的诗作,那也是买人家的交墨阁印刷好的成品阅读,更不知道写此诗的人是谁。

当然,也有一些人调查过,也就是这些调查过的人,还知道有个瀚海学堂这么个地方。

赵琦缘在听到那熟悉的名字时,眉头倒是挑了挑,距离他较近的萧生和杜鹏,都发现皇帝陛下的嘴角不自觉地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