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我只是夫子 > 第181章 贡院科考

第181章 贡院科考(1 / 2)

a

u001e孟海坐在二层高台上,他并不知道礼部知道外面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但是在千举屋内,他已经看见了不下十个人被抓住携带了小抄。

这个时代抓小抄的严格程度和力度,要远比他上一世大学时候抓小抄的力度要大。

甚至他还看见一个礼部官员在考生的舌头底下发现了一团小纸钞,这小纸钞被油布包裹着,只有小小的一团寒在了舌头化不良等诸多问题,但是总比抓住要好。

但是这位考生可能低估了你部官员抓作弊的力度,那考官发现这位考生嘴巴里面有小抄,并没有打草惊蛇。

考官在借机检查这位考生随行的包裹里面是否夹带着小抄之时,直接将这位考生给摁到了桌子上,然后一捏他的嘴,往下巴轻轻一拍,这考生下巴当中的小抄直接被喷了出来。

看这礼部考官那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想必也是一位功夫极为不错的人。

看此人近四十余岁的年纪,又想想此人是生于武宗时代,对于这考官,武功如此了的也就没有太多疑问了。

这考官露的这一手,可是吓坏了周围的考生,有一位考生吓得手中一哆嗦,直接把他手里的砚台给摔到了地上,砚台破碎,从里面掉出来了一团小纸抄。

孟海见到这一幕,有些庆幸。

幸亏他不用参加这种考试,要不然他上一世学到的那些作弊技巧放在这里完全不顶用。

甚至还有人把自己的鞋子中间开个缝,把小抄藏进鞋子里,结果还是被发现。

孟海也不知道考官是怎样发现此人鞋子有问题的,但是他就是被抓住了,而且一抓就是抓住了两个人。

原本参加科考的本身就不足两千余人,现在抓小抄就直接抓住了将近一百个人,等到这些人全部被清出场外之后,已经过了半个时辰的时间。

孟海看着考生抓小抄这一幕好戏看了一个小时,到是对接下来的科考有些期待。

等到考生全部坐定之后,国师于文墨看了看时间,对着礼部考官点了点头。

紧接着,就有三个礼部考官扛了三条横幅跑了过来。

接着由其他几个礼部考官共同协作之下,将这三条横幅挂在了二层的看台上。

二层看台已经提前被人打了木钉,这三条横幅的左右两边也被人给钉了钉子。

这一幕看得二层千举屋的考生有些呆了,有些考生有的都是第三次,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

按照以往的流程,这个时候不是应该发放试卷,再等上一段时间,钟声敲响就开始做题答卷了吗?

这一次的科举为什么要挂横幅?

而且看这横幅的规模大小,貌似还不小。

不过很快,这些考生就知道为什么要挂横幅了。

这横幅上面写着两首诗和一首词。

左边的横幅上写着一首诗,

《夜读》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右边横幅上写着一首诗。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两首诗,第一首是写给参加过不止三四次科举考试的考生,这些考生有的胡须都已经发白,有的甚至都够做孟海的爷爷了。

所以孟海第一首诗是写给这些考生,让他们再接再厉,即使已经三考四考过了,但是仍然不要忘了初心,希望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奋斗科考,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第二首诗则是写给年轻的考生,祝愿他们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写给了多次参加科考的那些考生,可不要小看了年轻人。

至于挂在正中央的那一条横幅上面,写着的是一首词。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虽然看见这首词的无论是考生还是考官都不知道“廓之”是谁,但是丝毫不妨碍他们看这首词。

这首诗的作者是辛弃疾,原本是写给他的一个门人,“廓之”就是那门人的字。

孟海也看见了这三条横幅,让他最先注意到的是制作者横幅所用的纸张,有点像是他上衣时见到过的塑料纸,但是这些纸张整体产品黄色的,看这纸张的制作工艺,虽然不是塑料纸,但是无论是坚硬耐撕程度,都要高于塑料纸。

而且这纸张在阳光的照射之下,还有些反光,应该还是防水的,至于是否防火,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这两首诗,一首词被挂出来之后孟海也是有些愣神。

他没想到皇帝居然以这种形式将这两首诗和一首词挂出来,虽然这两首诗一首词都没有署名,但是经过前两天那两首诗的传播,在场的无论是考官还是考生,都已经非常清楚这两式一词是谁写的了。

孟海看不到,坐在自己上面的三位主考官到底是什么神情,但是他能看见左边的礼部郎中与右边刑部郎中马高义同时投来的羡慕与钦佩之色。

“言宣伯真是大才,据说伯爷在半刻钟不到的时间就写好了四诗一词。不知这传言是否是真?”

说话的是礼部郎中。

旁边的刑部郎中,马高义则是笑着说道:“那自然是真,能够写出如此好诗好词,尤其还是能够在不到半刻钟的时间一气而成,除了我大秦孟才子之外,恐怕在无旁人!”

孟海面对着左右两边两位郎中的恭维,他也只能笑着朝着两边两人拱了拱手,表示谢过称赞。

孟海在高台上与两位郎中的互动刚刚结束,在整个千举楼的片区域却传来了一阵阵的赞叹。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妙哉妙哉,实在是太痛快!”

孟海被这吼声吓了一跳,即使他坐在二楼的高台上,也能够清晰地听到这一声咆哮。

他的目光快速地锁定在了距离他不远处的路个小木屋的考生身上,此人看上去五大三粗的,如果说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武夫恐怕俺没有人不信,但是要说他是来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

我这体型做个屠夫,还差不多来做科举考试的考生,恐怕说出去也没人相信。

尤其是此人,刚刚吼出来的那大嗓门,距离他较近的几个小木屋当中的考生都不由自主地捂住了耳朵。

此人是占着嗓门大的优势,所以他这一声喊完,距离他较近的考生几乎都听到了他喊的是什么。

有些考生的声音并没有他那么大,但是也在似乎试着喊着些什么,除了距离他们较近的小木屋的人能听到之外,在远些的人完全听不到,只能听到若有若无的喊声。

孟海看着下方的考生们,一个个神情激动,有许多都已经望向了他这位副考官。

孟海总感觉自己的小绵羊此时正在被

所幸的是在这之后没多久考试的钟声就已经敲响。

钟声敲响一次,在场的考生全部安静。

钟声敲响两次,礼部的考官开始发放试卷,钟声敲响三次,在场的考生同时拆开试卷答题。

接下来的考场就陷入了极度的寂静。

刚刚一个个还吼声震天,现在整个考场变得安静无比,这让孟海一时之间有些转不过来。

礼部贡院是不准备笔墨纸砚这些东西的,蜡烛倒是有一支,最多给你发一张答题纸,所以笔墨之类的东西都需要考生自备。

孟海就看见这些考生从怀里的包袱当中取出来了,砚台取出来了,毛笔又取出来了,喝水的杯子,总之拿出来了一大堆的东西。

接着,按部就班地润笔,提笔,写字。

在小木屋的左右,两边还挂着两个小篮子,有不少考生就把自己所带的包袱和一些用不着的物品放进小篮子里。

孟海看着下方这些考生答题,刚开始的时候还看得目不转睛,炯炯有神。

但是看了一刻钟之后,他就有些困了。

又看了一刻钟,他的眼睛就有些睁不开了。

他看了看自己左右两边的两个郎中。

礼部郎中手中拿着一本书,看这本书的封面边角处印有“海宣”那四四方方的标记,想这此书应该是从海宣书铺里面购买到的。

他的目光又看向了旁边的刑部尚书,却发现这刑部尚书的手中也抱着一本书,只不过是一本关于刑法方面的书籍,上面所记载的都是大秦律法的各个条款。

孟海又坐了一会,只感觉到于正的无聊。

他的目光不经意望向书桌

他有些好奇,取出了文件袋。

打开文件袋,发现里面是这次科考的考题。

他左右看了看,发现礼部郎中和刑部郎中的桌子上也都有此类的文件袋,这两位郎中早都已经看过文件袋里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