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 期望很深(1 / 2)

学校不是教你们当官的地方,认字读书只是基础,能走多远、飞多高,全靠你们自己。

我很荣幸当你们的校长,在你们前行的路上,帮你们一把,给你们更多选择的机会。

同学们,种地和做工并不可耻,他们是国家的根本,你们以后学到的知识,应该回馈给社会,这才是你们该做的事。

你们就像充满朝气的太阳,未来属于你们,也属于我们,但最终还是属于你们。

所以学校叫“景泰”,希望你们能成为京城的太阳,因为光明而诞生,愿国家安定太平。

年纪小的孩子可能听不太懂这些话。

朱祁钰说这些话,不只是对孩子们说的,也是对他们父母说的,更是对全天下的农民、工匠和军人说的。

所以朱祁钰用的是大家都能明白的话。

演讲不长,等朱祁钰讲完,礼官带头鼓掌。

这是必须的,否则让皇帝一个人站在那里,会很尴尬。

这种新鲜的庆祝方式很快就被大家接受了。

接下来是介绍景泰学校的老师。

男老师主要是朱祁钰找来的官员,加上神武卫的体育老师。

女老师则以赵燕为主,于璚英负责体育。

介绍完老师后,他们就带领孩子们分班进入教室。

蜂窝煤炉上放着大水壶,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色的蒸汽。

宾客和家长可以在不影响学生的情况下参观学校。

大多数家长选择站在自己孩子的教室后面,陪着孩子听第一节课。

研究文字、解释词义、研究音韵的学问叫做“小学”,而学生们的第一课,就是学拼音。

发到桌上的课本,孩子们小心地抚摸着,生怕弄坏了。

朱祁钰和一众宾客在走廊里走动着,听着教室里传来的“啊”“哦”“额”“一”等声音。

耿氏也被邀请参加,看着教室的布置,想起圣人说过的话,再加上“景泰”这两个字,可见圣人对这所新式学校的期望很深。

不过读书不是为了当官,那还能干什么?回去当教书先生吗?

但有些话不能问,耿氏心里清楚。

相比这所学校,她更关心的是武备学校,那才是武将们重视的地方。

“陛下,这所学校开学了,那武备学校怎么样了?”

耿氏作为定国公夫人,身份高贵,是宾客中非常重要的人物。

“这里是小学,武备学校算是大学,现在京营正在整顿,生源都不够,暂时不用急。”

朱祁钰停下脚步,看了一眼老师讲课。

要是老师会扔粉笔,那就更像他小时候在小学的样子了。

“大胆问陛下,那武备学校教什么?”

范广站在朱祁钰旁边,也被邀请来了。

看到一群孩子在学拼音,范广也想知道武备学校到底教些什么。

“大概和你在神武卫学到的差不多,兵法、枪炮、算术、风水这些,当然也会教认字。”

朱祁钰看着范广,回答道。

范广拜朱祁钰为师,但平时学的都是跟神武卫的队长们一起,圣人讲的话他还是能听明白的。

不过耿氏有点不明白,就问了另一个问题:“陛下,永宁能不能进这所学校?”

朱祁钰挑了挑眉毛,看着耿氏,笑着说:“可以,不过得报名,济儿也会去武备学校。”

在场的人一听,全都愣住了,心里震惊不已。

圣人说的济儿是谁,大家都知道。

朱见济,现在是圣人的庶长子,如果皇后没有儿子,他就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

再加上圣人现在特别重视军事,让庶长子进武备学校,这其中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耿氏听了,立刻喜形于色,赶紧跪下谢恩:“谢谢陛下。”

朱祁钰摆了摆手说:“武备学校比别的学校要严格得多,成绩不好的会被淘汰,而且实行军事化管理,假期之外,学生不能随便出去。”

“陛下,那武备学校的老师是谁?”

既然这所学校这么重要,圣人肯定要安排有分量的人来教。

朱祁钰看了说话的人一眼,随手指了指旁边的于谦,又指了指自己,说:“除了我跟于尚书,户部尚书陈循也来了,还有石亨,要是陈懋回京,他也会来。”

哗——

耿氏张大了嘴,朝廷重臣都去当老师了,这可是皇子才能享受的待遇。

不只是耿氏惊讶,于谦也感到意外,他根本不知道这件事。

石亨应该也是同样的反应,看来圣人是不想让他回大同了。

但圣人已经说了,还能怎么办?

“陛下日理万机,还要亲自上课,臣觉得不太合适。”

一个称职的下属,自然要替老板考虑,于谦开口说道。

“朝会不是天天开,而且朕每个月只上四节课,花不了多少时间。”

朱祁钰说着,其实是在告诉于谦,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别想推辞。

“不知陛下要教武备生什么课程?”

于谦沉默了一下,换了个问题。

“思想教育和军规条例。”

朱祁钰早就有打算,他要武装的,是将士们的头脑。

尽量杜绝以后将士们喜欢养小寇寇的坏习惯,毕竟小寇寇好养,容易惹出祸端。

关于军纪和规定,这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朱祁钰早就想好了。

听到这话,于谦点了点头,确实,这种事交给别人也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