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一章 谈心会(1 / 2)

朱祁钰站起身,边走边说:“老百姓都等着治病呢,人命最重,比黄金还贵。一个药方能救一个人,那德行就超过黄金了。要公平无私一点,眼光放长远些,别整天满口文言文,百姓听不懂的词。”

说完,朱祁钰就出了门,在厂卫的护送下走了。

值班房里,刘春和董宿沉默不语,觉得手中的书突然变得很重。

一台闪闪发亮的显微镜,到底有什么用呢?

圣人说过,这东西是给小孩子玩的,是为了让他们对科学感兴趣。

镜筒和各种调节旋钮都是铜做的,经过精细打磨才做出来的。

而镜臂、载物台和底座则是涂黑的铁架。

之所以在精密的地方用铜,是因为铜容易加工,便于调整误差。

底部的反光镜,是用透明镜片通过蒸镀的方法镀上一层极薄的铝制成的。

这台显微镜只能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时候使用。

即便如此,里面的一切都凝聚了大明工匠的心血和技艺。

董宿和刘纯看到显微镜后,立刻问怎么使用。

他们在阳光下把镜子对准光线,让光线穿过小孔,再透过透明的玻片,最终把影像送到目镜里。

“哦~哦~哦豁~!”

董宿看着从自己嘴里刮下来的薄膜,在显微镜下显得模糊不清。

调高之后,隐约能看到一些不规则的四方形结构,他忍不住发出奇怪的声音。

“让开!让老夫看看!”

刘纯挤开董宿,大张着嘴,喘着气盯着看。

一旁歪着头的朱见济看到两个老头对自己的玩具这么感兴趣,顿时起了戒心。

“见济,去拿些菜叶来给他们看看。”

朱祁钰非常了解自己的儿子,便说道。

父命难违,朱见济撅着嘴跑出去了。

“陛下,原来所谓的细胞就是这个样子啊。”

董宿抢不过刘纯,就换个话题说道。

“大概吧,朕知道得不多,还得有人不断研究,而那个人,不是朕。”

朱祁钰背着手,望着天空,阳光让他眯起眼睛。

董宿听了,点点头,觉得圣人日理万机,根本没时间研究这些学问。

“陛下,老臣有个请求。”

董宿停顿了一下,开口说道。

朱祁钰摇摇头,笑着说:“这是济儿的,你们要是想要,得先等一等。别说那镜筒了,你也知道,没有气泡和杂质的水晶有多难找。”

董宿沉默了,他当然知道。

但圣人已经答应了,他也有了点希望。

很快,朱见济拿着一片薄薄的菜叶跑了回来。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青菜可不是谁都能吃得起的。

董宿趁机说要换玻璃片,一下子挤到刘纯前面,自己动手操作起来。

“真有意思,真有意思啊!”

刘纯叹了口气,接着说:“佛经上说一碗水里有八万四千种虫子,以前我不信,现在不得不信了。”

“别被宗教的说法影响,先研究事物,才能明白道理,不然以后看到细胞,还不得说什么‘三生万物’?”

朱祁钰无奈地叹了口气。

但这句话让刘纯特别注意,因为道家和医术本来就是一家,十人中有九个是道士兼医生。

“陛下,这话是真的吗?”

刘纯眼睛一亮,好奇地问。

朱祁钰没说话,只是望着天空。

不管怎么说,这里是东方,不像西方那样,因为一个学说就烧死一个人。

等他们看够了,朱祁钰就像赶苍蝇一样,把他们打发走了。

这样一来,他们就有了干劲,也有了做事的基本想法。

朱见济看见自己的显微镜还在,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下午的阳光让气温稍微升高了些。

陈循搬完家后过来拜访。

刚到王府门口,就看见朱祁钰正要出门。

“陛下,陛下!”

他叫了两声,提着礼物快步走过去。

朱祁钰收起脚下的小凳子,回头看向陈循。

“什么事?”

“臣,参见陛下,陛下身体安康。”

陈循喘了口气才说完:“陛下,这是臣搬家的贺礼,还请您收下。”

“喔?”

朱祁钰挑了挑眉,让侍从接过陈循的礼物,问道:“那我恭喜你了,改天给你点红包。”

红包就是一点心意,主要是表示祝贺。

“陛下这是要去哪?”

陈循顿时觉得满足,这可是皇帝给的红包啊。

“城外,去看看重建的情况。”

朱祁钰说着,又要踩上小凳子。

“能不能让臣跟着去?”

陈循立刻问。

想了一下,朱祁钰点头道:“去阜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