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明白,可以看看日本的丸旗,把白底换成黄底,就是大明最标志性的旗帜了。
有点像龙旗,但更像军旗,老百姓和船工都能用,一看就知道是大明的。
至于国歌,只能是大乐,比如皇帝登基时演奏的那种曲子。
这个不适合学校开学用。
所以,大院的开学典礼只是把学生们叫来,然后让校长——也就是朱祁钰讲话。
也不能说不好听吧,至少学生们都很喜欢听朱祁钰讲话。
“勤奋攀登书山,刻苦渡过学海,中华大地,诸子百家争鸣,同学们,胸怀大志,敢为人先。朕创办这所武备学校,就是告诉大家,当兵的人不能没文化,你们的父亲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将来你们也会从这里走出去,走向大明的舞台……”
朱祁钰看到,老师们都开始抄写这些话,以后可能刻在什么地方,告诉别人,这是皇帝亲口说的。
和后世的学生不同,这种方式很新鲜,孩子们对新东西总是特别好奇。
等朱祁钰讲完,学生们鼓起掌来。
接下来就是校园大扫除。
这时候的大扫除没有家长帮忙,全靠学生自己动手,老师只负责看着安全。
朱见济也在里面,这是他第一次干活。
皮肤,和其他同学比起来,朱见济真是太娇气了。
至于什么“我的校长爸爸”,根本不存在!
那个老父亲一直盯着他,非得等他把桌椅擦干净、地拖好才走。
圣人的命令,武备小学的老师都认真执行。
皇子?又不是皇帝!
但对朱见济来说,捡石头、抓虫子这些事,一点都不觉得脏。
拖完地回头一看,老父亲已经不见了。
其他同学干完活也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这位皇子。
“你们别这样看着我。”
朱见济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
“你家吃饭用金碗吗?”
一个孩子鼓起勇气问。
“金碗?什么金碗?没有啊,都是用瓷碗。”
朱见济有点搞不懂。
“哇!我家也用瓷碗!”
那个孩子高兴地说。
“那用金筷子吗?”
另一个孩子赶紧问。
他们早就听说了,皇帝家里穿金戴银,连种地都用金锄头。
朱见济连连摇头:“没有没有,干嘛要用金筷子?竹筷子最好用了。”
“哦~和我家一样呀!我家也用竹筷子!”
孩子们天真可爱,找到共同点后立刻拉近了关系。
对他们来说,和朱见济的共同点就是日常生活,这就够了。
一旁的老师点了点头,走过来对他说:“见济,以后你也要和其他同学一样住校,我带你去看看环境,顺便认识一下室友。”
“啊?我不回家住了吗?”
朱见济惊讶不已,他家就在旁边,根本没想到要住校。
“校长说了,你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必须住校!”
老师看到朱见济反应正常,便笑着说道。
“好吧。”
朱见济抿了抿嘴,虽然不太习惯,但只能慢慢适应。
老师带他去了宿舍,后面跟着一群学生,但女学生只能留在楼下。
再好奇也没用,男女宿舍是分开的,女生不能进楼里。
走着石阶,是用简易水泥和砖块砌成的,跟教学楼的楼梯一样。
宿舍是多人间,有上下铺,一间住十个人,五张铁架木板双层床,朱见济没得挑,因为只空了一个位置。
这个位置靠近厕所,所以才没人住。
厕所是个小房间,里面是陶瓷做的蹲坑,干净光滑,只要经常打扫,就不会太脏。
虽然地方有点挤,但对普通学生来说,比在床头放个大缸、往里面撒尿好多了。
“齐明志是这宿舍的舍长,蜡烛、用水都要他管,有事也要找他汇报。”
老师指着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介绍道。
“你好。”
朱见济习惯性地点头,看向齐明志。
“你……你好。”
齐明志比朱见济大三岁,对他身份更清楚一些,因此也有些拘谨。
在学校里,如果学生晚上想学习,可以去教室,有老师专门在那里值班。
这个没有电灯的时代,点蜡烛确实有点危险。
宿舍里的所有东西都由舍长统一管理分配,不管是蜡烛还是其他物品,都是为了保障安全。
相比王府,学生的宿舍反而更先进一些。
楼顶有个水塔,能给整栋楼供水,但水量有限,所以还得靠舍长来安排节约用水。
从日常生活中培养一部分学生的管理能力,并不需要他们明白背后的道理,只要以后遇到事情时能自己处理就行。
朱见济在武备小学适应新环境,而朱祁钰则去了景泰学校。
现在的京城学校,大多还只是小学程度,但陶有道和刘升这些老师,已经开始教朱祁钰初中的内容了。
从零基础开始的物理和化学,让这些老师每天都熬夜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