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战利品(1 / 2)

如果岷王再年轻几岁,说不定早就一巴掌甩在朱徽煠和朱徽焟脸上。

皇帝对藩王有优待吗?

有,实俸不只是给官员的,就连藩王的例俸也换成了实钱。

好日子还在后头,但又有多少藩王能明白呢?

这并不是朱祁钰的让步,而是藩王手里的宝钞实在太多。

为什么宝钞短时间内就贬值了呢?其中就有皇帝为了私心,把藩王的例俸换成宝钞,结果这些宝钞就像废纸一样,藩王自然要想办法把它换成值钱的东西。

至于税收,哪个大公司是因为收税而倒闭的?

家大业大,土地多,收成自然多,收税又不是把所有东西都拿走。

对他们来说,能抵抗就试试看,不能抵抗的话,影响也不大,就是稍微节省一点开支罢了。

在岷王看来,襄王就特别明白这个道理。

皇帝只是要把原本就掌握在手中的权力收回来,对于藩王,现在的皇帝根本就没打算削藩。

甚至从他对陈懋的态度来看,岷王甚至猜测,藩王或许还有机会开拓疆土。

不过聪明人终究是少数,比如下一代岷王,也就是镇南王朱徽煣,就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所谓的王道,并不是仁慈,而是能把蛋糕做得更大,只要蛋糕足够大,就会有人愿意靠过来。

朱祁钰作为穿越者,他的优势不仅仅是一身的血脉,最重要的是他能给人一口饭吃。

如果秦始皇能让修长城的劳工喝上白粥,哪怕是一天两顿白粥配咸菜,那长城都能绕地球一圈。

什么六国的贵族?连服劳役的农夫都敢把锄头砸到他们头上!

事情其实很简单,朝廷里不只是那些阴谋诡计和勾心斗角。

现在京城里面,各地的探子很多,暗地里还有人想提高他们的薪水,只有给好处,才能打听到消息。

这其实就是人心所向,大家图的就是个饭吃。

岷王听完儿子的话,只是淡淡地说:“朱徽煣,你弟弟该怎么处理,你自己决定。”

他这番话已经很明显了,这是在给皇帝看的,广通王朱徽煠和阳宗王朱徽焟,肯定不能平安无事。

朱徽煣听了,看着两个弟弟,点了点头说:“儿臣明白了。”

与其被皇帝抓去,不如在父亲面前做个承诺,其实这是在给他们留条活路。

第二天,岷王府传出一封书信,整个府里都沉浸在悲伤之中。

“岷王,死了!”

这封信也送进了京城。

朱祁钰看到这封信,已经是好几天之后了。

他对岷王了解不多,只知道这位岷王曾支持他当皇帝,作为回报,他就暂时压下了对广通王的弹劾。

这封信表面上是求情,实际上更像是告状,岷王把伊王做的事全都说了出来。

当然,重点还是强调自己的儿子是被伊王带坏了。

一比较之下,有爹和没爹的区别就出来了。

岷王作为叔祖,身份自然要受尊重,更何况他刚去世,朱祁钰也不好立刻处罚他的子孙。

但伊王就不一样了。

通过岷王的举报,再加上孔氏与外人勾结的事情,伊王被剥夺王爵,贬为平民,这算是岷王临死前帮朱祁钰做的最后一件事。

朱祁钰脸上没有一丝哀伤,皇家亲人太多,多得他自己都分不清该叫谁什么称呼。

“兴安,下令让顾成祖把伊王朱颙炔抓进京。”

叹了口气,朱祁钰接着说:“下旨责备广通王朱徽煠、阳宗王朱徽焟,不修德行,守孝后闭门思过一年,罚俸一年。”

人命并不平等,岷王的命和那些女子的命,天生就不一样。

“是,陛下。”

兴安冷冷地应了一声。

亲王之间也有强弱之分,像岷王和伊王这种,属于弱势的那一类。

伊王名声一直不好,但兴安并不担心对伊王动手会惹其他藩王不满,因为伊王还没这个资格。

山东登州。

金濂带着大理寺卿和都察院的陈镒,亲自来到。

孔氏一族必须由三司会审,这是对他们身份的重视。

不过,在三司之外,还有缉事厂和巡抚在盯着。

孔彦缙被押送到大堂,穿着一身白衣,有点脏,但也仅此而已。

东厂提前问话,没用刑,因为孔彦缙很配合。

孔家虽然被封为衍圣公,但地位特殊,不能和其他爵位混为一谈。

这次会审由刑部的金濂主持,大理寺卿和都察院的都御史在一旁陪着。

他穿一身白衣,是因为已经被剥夺了官职和所有特权,穿白衣就是平民,见官就得跪。

孔彦缙没有反抗,跪下后就开口说:“各位大人,该认的罪,我都认了。”

现在孔家的掌门人,牵扯的人可不少,有亲王、驸马都尉,还有好多山东的官员。

比如吴惟城,已经被控制住了,等查清楚再做处理。

这件事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牵扯的人越多,查起来就越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