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迎着扑面而来的硝烟和刺骨的寒风,深深吸了一口气,
那股混合着火药、鲜血和河水腥气的味道,反而让他浑身的血液沸腾起来!
他额角青筋暴起,对着整个阵地,用尽全身力气发出震天的怒吼:
“弟兄们!给小鬼子好好过个年!往死里打!”
随着方胜利在无线电中一声令下,战场侧翼响起了不同于步枪机枪的、更为低沉震撼的轰鸣声。
那是五辆装备了布伦轻机枪的英制印第安侦察兵轻型越野车发出的怒吼。
这支高度机械化的部队,如同蛰伏已久的猎豹,从预设的隐蔽林中通道猛烈开火,
利用战场上的硝烟和混乱作为掩护,以惊人的速度沿着河岸向西进行侧翼机动。
装甲部队在运动至理想侧射阵地后开始收割日军人头,并且还在迅速散开成扇形射击面。
车斗上的布伦机枪手和车组成员手中的李-恩菲尔德步枪,
开始对暴露在河岸开阔地、试图寻找掩体的日军进行精准的单点射杀。
英制武器的精度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布伦机枪那独特的上置弹匣设计,使得射手可以保持极低的姿态持续射击。
几乎在轻型车辆进行火力压制的同时,
装备了2磅炮(约40毫米)的英制维克斯k.VI轻型坦克轰隆着驶出树林。
它们的目标明确——任何试图集结或使用重武器的日军集群。
坦克炮的直瞄射击对于缺乏有效反坦克手段的日军步兵而言是毁灭性的,
每一发炮弹都在人群中炸开,激起一番棕红色的气浪。
坦克与紧随其后的、手持恩菲尔德步枪和斯登冲锋枪的步兵协同推进,
如同铁砧与铁锤,将残余的日军死死挤压在皮尤河岸与骑兵团机动部队的火力网之间。
车载步兵则利用斯登等自动火力在近距离提供狂暴的压制,瞬间将日军原本就混乱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
战斗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陷入包围圈的日军两个小队,此刻正经历着从天堂到地狱的骤变。
自从登陆缅甸以来,他们一路追着望风而逃的英军,几乎是以行军速度在接收阵地。
那些英国佬往往放上几枪就仓皇撤退,留下的武器装备比抵抗的火力还要密集。
这种顺风顺水的推进,让这些鬼子兵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缅甸战场就是一场武装游行。
直到此刻。
当他们习惯性地以散兵线大摇大摆地走上大桥时,突然降临的毁灭性打击让他们彻底懵了。
正面是步兵主力构筑的交叉火网,侧翼和后方被装甲车的火力死死封住,
头顶还不时有迫击炮弹精准落下——
200师装备的英制81毫米迫击炮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隐蔽!快隐蔽!\"
一个军曹刚喊出声,就被密集的子弹打成了筛子。
士兵们开始自发组织准备进攻却发现早已被炸断的桥面切断,
有人想要撤退,但四面八方飞来的子弹根本不给他们任何喘息之机。
\"该死!这些英军不一样!\"
一个老兵蜷缩在卡车残骸后,惊恐地发现自己的三八式步枪在这种火力密度下根本抬不起头。
他眼睁睁看着身旁的战友刚探出身子,就被重机枪子弹拦腰打断。
通讯兵拼命摇着电台——他们的通讯线路早就在第一轮打击中被切断了。
小队长可能已经在上桥时就阵亡了,
现在整个队伍就像被砍了头的蛇,只能凭着本能进行绝望的抵抗。
一个多小时后,枪声渐渐稀疏下来。
侥幸未死的零星日军丢盔弃甲,仓皇逃入南岸的丛林。
“停止射击!一营清扫战场,二营、三营警戒南岸!”
方胜利下令,声音因激动而略带沙哑。
他大步踏上已成废墟的桥头,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硝烟和血腥味。
“团座!您看这个!”一名连长兴奋地跑过来,递上一个从南岸日军军官尸体上搜出的皮包。
方胜利打开一看,里面是标注细致的兵力配备图和一本写满日文的作战日记。
经过随军翻译的快速解读,他眼中精光爆射——
正面之敌,是日军第55师团步兵第112联队!
“好!太好了!”方胜利重重一拳捶在旁边的沙袋上,“立刻将文件和敌军官证件呈送师部!
向师长报告,我团于皮尤河畔成功伏击日军先锋斥候队,毙敌一百余,缴获武器弹药一批,
并缴获重要敌情文件!
我军士气高昂,正加紧构筑阵地,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