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上班前十五分钟,秦淦西来到刘院长办公室。
虽然他已经知道,从八月份开始,刘院长将被调离,接任者是竺凡,但刘院长还在站最后一班岗,该请示汇报的依旧要请示汇报。
刘院长一如既往地早来了,坐在那里看文件,看到他敲门,放下手中文件,笑着问道:“怎么样,满意吗?”
秦淦西笑着说:“满意,非常满意,感谢院长的支持和付出的艰苦努力。”
在这个年代,老师和大学毕业生还是很稀缺的,即使他是受首席题字表扬的,遇到这样的人才,人家也不会自动相让,而是需要学校领导努力争取……争抢。
刘院长呵呵一笑,“都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我看工厂的任务不轻,且有越来越繁重的趋势,你准备今后如何解决?”
遇到这样的问题,秦淦西变得严肃起来,很认真地把自己的思路讲出来。
工厂顺利生产无外乎几个前提,人员、设备、场地。
人员指的是符合要求的人,素质、体能、主动性;设备不用多说,能满足生产的设备数量,能满足产品加工要求的设备质量;场地不用多说,需要相对宽敞,不会影响安全生产,不会让物料流动无序。
工厂一直在招工,招工都需要通过考试,外界的考试是第一道关,工厂还要考试一次,对外宣称是术业有专攻,其实是杜绝徇私舞弊。
只有通过工厂招生考试的人才能入厂,进厂后也不是就此安逸,而是有安全培训考试、技能操作考试。
这套招工、考试培训制度是逐渐完善的,越来越严谨,越来越无漏洞可钻。
因为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大,所以工厂也一直扩建。
最早的组装车间,前些天刚刚迁入新的组装车间,而原来那个地方装上了机床,经此改造,生产能力就提升六成,让上个月还拥挤的场地,又变得井然有序。
说实话,产品如此受欢迎,计划产量增长如此迅速,这是他没想到的,当然更没想到的是,产品产量这么大了,还没被划拨出去单独建厂,这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最大的意外。
听完他的讲述,刘院长问道:“宿舍楼这个月月底能投入吗?”
秦淦西点头,“没问题。”
厂里建了两栋四层楼的宿舍,可提供给六百职工居住,原本是上个月月底要投运的,因为要扩建车间,将其建设力量的大部分转移到那边去了,导致需要延后一个月,也就是这个月才能交付使用。
这两栋楼虽然是以工厂的名义建的,但学校也有份,只不过是将成本摊入工厂成本而已。
刘院长点点头,“这就好。新老师陆陆续续到来,不可能让人家长时间寄住在学生宿舍。”
秦淦西笑着说:“还是没经验,应该早点建设的。”
刘院长摆摆手,“不是没经验,而是工厂发展太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你想想,工厂正式投产才不到十个月吧,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校办工厂,能达到如此规模?所以我说,不要把这个责任往自己身上揽。不过今后还是要注意,要稍微打一点提前量。”
秦淦西很虚心地接受了这个建议,“这两栋投入后,我计划再建一栋宿舍,还有一个研究小楼。”
刘院长问道:“研究小楼完全有必要,为什么还要盖宿舍楼,难道你又有什么新产品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