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456章 万亿次计算机集群先行验证方案

第456章 万亿次计算机集群先行验证方案(2 / 2)

赵振华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地盯着白杨,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惊而变得有些嘶哑和变形:

“所……所长……这……这是……”

“这就是我给你们的下一个任务。”白杨的表情平静如水,语气淡然,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以‘龙芯二号’为基础,给我造一台超级计算机出来。”

造一台超级计算机出来!

这句话,就像是一道九天惊雷,在每个人的耳边轰然炸响!

整个办公室里,彻底鸦雀无声。

如果说“龙芯二号”的成功,是让他们从地上跳到了一楼的平台,那么白杨现在要做的,是让他们站在一楼的平台上,直接徒手去摸月亮!

这已经不是跨越式发展了,这是神话!

“不……不可能!”

终于,一个负责底层软件和操作系统的专家,忍不住失声叫道。

他的脸色涨得通红,不是因为反对,而是因为这个目标实在太过骇人听闻。

“所长,恕我直言,这根本不现实!”他站起身,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文件,“超级计算机,那是一个庞大无比的系统工程!它不是把成千上万颗CPU简单地堆在一起就能实现的!它的核心是‘互联’和‘软件’!”

“我们没有高速互联网络!现有的网络技术,延迟太高,带宽太低,把几千颗‘龙芯’连在一起,它们之间通信的时间,甚至会超过计算的时间!这根本没有意义,只会得到一个1+1远小于2的结果!”

“我们更没有并行操作系统和相应的计算库!现有的操作系统,根本无法管理和调度如此规模的计算节点!每一个应用软件,都需要针对并行计算进行重新编写和深度优化,这工作量不亚于重新开发一套工业体系!”

他的话,像是打开了闸门,立刻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鸣。

“是啊所长!散热就是个天大的问题!数千颗‘龙芯’集中在一起,那功耗和发热量,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现有的风冷技术根本压不住,难道要上液冷?我们连相关的技术储备都没有!”一个负责硬件集成的专家也急切地说道。

“还有并行文件系统,分布式存储……这些全都是世界级的难题!每一个拎出来,都够我们喝一壶的了!”

“所长,我们刚刚在芯片上取得突破,根基未稳,现在就立刻上马超算项目,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很容易扯着蛋啊!”赵振华也终于从最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他看着白杨,眼神里充满了忧虑。

他不是不相信白杨,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见证了“龙芯二号”的奇迹,他才更加敬畏白杨拿出的东西。

但他更清楚自己手下这支队伍的斤两。

造芯片,他们在行。

可造超算,那完全是另一个维度的东西。

他们是陆军,现在所长却直接给了他们一套航母图纸,让他们下海去跟世界海军霸主对决。

这让他们感到的不是兴奋,而是发自内心的惶恐和不安。

看着群情激奋,一脸“你是不是疯了”的众人,白杨的脸上,依旧没有丝毫波澜。

他只是静静地等着他们把心中的疑虑和震惊都倾泻出来。

等到办公室里的声音渐渐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重新聚焦在他身上,等待着他的解释时,他才缓缓开口。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你们刚才说的所有问题,都存在。”

众人一愣。

“高速互联、并行操作、散热、存储……每一个,都是横在我们面前的大山。”白杨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每一个人,“但是,谁告诉你们,我们要一口气把这些山全部翻过去?”

他伸手指了指他们手中的文件。

“翻开它,仔细看。”

赵振华和众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

他们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依言翻开了那厚厚的文件夹。

第一页,是总纲。

第二页,是项目分期规划。

当他们看到“一期工程目标”那一栏时,所有人的瞳孔,再次猛地收缩。

【一期工程(先行验证平台):搭建一个拥有1024个计算节点(龙芯二号)的小型集群,峰值计算能力大于1万亿次/秒。核心攻关任务:1.基于现有网络硬件的低延迟通信协议栈开发。2.简化版并行操作系统内核的研发。3.针对特定流体力学模型的应用软件并行化改造。】

这一段话,信息量巨大!

白杨并没有要求他们一步到位,去挑战最尖端的硬件。

他提出的,是先用“现有”的硬件,去攻关“软件”和“协议”!

“这……”刚才那个说没有高速互联的专家,看着第一项攻关任务,嘴巴张了张,眼神里充满了思索。

在硬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软件协议栈来降低通信延迟?

这个思路……虽然难度极大,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这等于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考验的是极致的软件优化能力!

而那个负责操作系统的专家,目光则死死地盯住了“简化版并行操作系统内核”这几个字。

不求大而全,只求能用。

先让1024个节点能够被统一管理和调度起来,哪怕功能简陋,效率不高,但只要能跑起来,就是从0到1的突破!

“你们再往后看。”白杨的声音适时响起。

众人连忙翻到下一页。

文件的后面,是几个独立成篇的附件。

而第一个附件的标题,就让所有硬件专家的呼吸,都为之一窒。

《硅光技术预研项目启动方案》

“硅光……”赵振华喃喃地念出这两个字,浑身一震。

作为研究所的所长,他的知识面远比其他人要广。

他当然听说过这个代表着未来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的尖端概念——在硅基芯片上,用光路代替电路,用光子代替电子来进行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集成电路发展的“功耗墙”和“传输瓶颈”问题!

如果说“龙芯二号”是在现有赛道上跑到了第一,那么“硅光技术”,就是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更高维度的赛道!

“所长……您的意思是……”赵振华抬起头,声音颤抖地看着白杨,“超算项目和硅光技术,同步进行?”

“不是同步,而是互相支撑。”白杨纠正道,“超算一期工程,为我们锻炼软件和算法团队。而硅光技术的预研,则是为超算二期、三期工程,准备我们自己的‘高速互联网络’。等我们的软件成熟了,我们的硅光芯片,也该出成果了。”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无比。

“我给你们的,不是一个孤立的项目,而是一整套的路线图。每一步该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上面都写得很清楚。”

“硬件的路,我们用硅光技术去开拓。软件的路,我们用现有的‘龙芯’集群去摸索。两条腿走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你们告诉我,这,还有没有可能实现?”

白杨的话,如同一道道电流,击中了在场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

他们脑海中那团乱麻般的震惊和惶恐,被这清晰无比的路线图,瞬间梳理得清清楚楚。

原来……是这样!

原来所长早就把所有的困难和挑战,都提前预想到了!

他不仅给出了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宏伟目标,更是给出了一条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具备极强可操作性的攀登路径!

先软后硬,软硬结合!

用一个看似“低配”的先行平台,去解决最复杂的软件生态问题,同时启动下一代硬件技术的预研。

这是一种何等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寂静。

但这一次,不再是震惊和惶恐。

而是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震撼,和一种油然而生的,对白杨那深不可测的智慧的……敬畏!

他们再次低头,看向手中的文件。

这一次,他们看到的不再是“天书”,而是一座结构精巧,设计完美的宏伟建筑蓝图。

他们甚至能清晰地看到,这座名为“超级计算机”的大厦,是如何从打下第一根地基(先行验证平台),到砌好每一块砖墙(软件攻关),再到最终封顶(硅光互联实现)的。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那个负责体系结构的专家,激动地一拍大腿,他指着文件中的一张拓扑结构图,“所长,您这个‘胖树’和‘蜻蜓’结合的混合网络拓扑结构,简直是天才的设计!”

“它能在现有硬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缩短节点间的平均通信距离,降低路由算法的复杂度!我的天……这个想法太妙了!”

“还有这里!这个基于消息传递接口(MPI)的并行计算模型!它……它比我们现在研究的共享内存模型,要更适合大规模集群!扩展性太强了!

“快看附件三!《全尺寸飞行器气动仿真并行算法库》!天哪!连应用软件的算法原型都有了!这……这要是能实现,我们国家以后研发新飞机,能节省多少时间和经费啊!”

一声声压抑不住的惊叹,在办公室里此起彼伏。

刚才的惶恐和不安,早已被巨大的兴奋和渴望所取代。

他们就像是发现了一个巨大宝藏的探险家,手中的这份文件,就是通往宝藏的地图!

赵振华拿着文件的手,不再颤抖。

他抬起头,双眼放光地看着白杨。

他深吸一口气,从沙发上站起身,对着白杨,郑重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所长,我……我为我刚才的无知和短视,向您道歉!”

他身后的所有专家,也全都自发地站了起来,对着白杨,齐齐地鞠了一躬。

“所长,请给我们任务吧!”

“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那一张张涨红的脸上,写满了狂热和斗志。

如果说,“龙芯二号”只是点燃了他们心中的一把火。

那么此刻,白杨丢下的这份“超级计算机”计划,则是直接向这把火上,浇了一整桶航空燃油!

熊熊的烈焰,冲天而起!

白杨看着眼前这群被彻底点燃的将士,满意地笑了。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华夏的“超级大脑”工程,正式启航了。

而他,将是这艘巨轮的唯一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