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辩被封为明威将军,龙乡侯,
胡僧佑被封为虎威将军,南乡侯,
侯瑱前后积功,被封为虎贲将军,督右军。
黄法氍被封为虎翼将军,督左军。
而十五岁的窦毅沙苑表现十分亮眼,破格被提拔龙武将军,富春亭侯,成为汉军中最年轻的将军。
宴会持续到深夜,群臣尽欢而散。
但庆功宴结束后,刘璟立即召见重臣议事。未央宫侧殿内,气氛与外面的欢庆截然不同。烛光摇曳,映照出每个人脸上的凝重。
\"大王,”尚书令长孙俭率先禀报,声音沉重,\"此次大战,十万汉军出关,阵亡两万五千人,伤者近两万。其中玄甲精骑阵亡六千,损失尤为惨重。这些精锐骑兵训练不易,没有三年时间难以恢复元气。\"
苏绰接着道:\"按照我军抚恤制度,阵亡将士每家需抚恤金二十两,绢三十匹,伤者付银五两,绢五匹。国库需支出超过金五十万两,银十万两,绢近百万匹,这还不算立功受赏的将士们。如果兑付这笔抚恤金,国库恐怕会捉襟见肘。\"
郦道元补充:\"从三州迁回的三十万户约九十万人,安置所需土地约三百六十万亩。关中现有闲田不足百万亩,无法妥善安置。若强行分配,必会引起原有居民不满。\"
高翼和元修伯也分别汇报了粮草和冬季防灾的困难。司农卿贾思勰特别指出,今冬可能再遭雪灾,需储备大量粮食衣物,否则新迁入的百姓难以度过寒冬。
刘璟揉着太阳穴,只觉头疼欲裂。胜利的喜悦很快被现实的困难冲淡。他注意到军师刘亮神色有异,便让五相先退下。
\"亮弟,你有何想法?\"刘璟问道,声音中带着疲惫。
刘亮低声道:\"大王,我们可以让魏周两国,跟梁国一样。\"
刘璟立即明白:\"你是说...利用和谈之机勒索两国?\"
\"正是。\"刘亮眼中闪过精光,\"眼下消灭两国的时机尚不成熟。不如借此机会盘剥他们,获取最大利益。让高欢赎回俘虏,我们索要财物弥补损失。高欢经此一败,短期内不敢西进,必定转而攻打宇文泰。如此,两国相互牵制,我军可休养生息。\"
刘璟沉吟片刻,抚掌笑道:\"妙计!就让宇文泰和高欢狗咬狗,我们坐收渔利!\"
这时,内侍来报:\"大王,魏国使者陈元康、周国使者杨侃已过蓝田,请求入朝觐见。\"
刘璟与刘亮相视一笑:\"来得正好!明日朝会,要请亮弟替我会一会二位使者。\"
当夜,刘璟独自站在未央宫高台上,望着满天繁星。秋夜的凉风拂过他的面庞,却吹不散心中的忧虑。
胜利的代价如此巨大,这是他未曾料到的。九十万人口的安置、数百万两的抚恤、冬季的粮荒...一个个难题摆在面前。作为君王,他必须为子民的生存负责。
\"大王还在为政务烦恼?\"刘亮不知何时来到身后。
刘璟叹息:\"亮弟,你说我是不是太急进了?若不大举出兵,或许不会如此艰难。\"
刘亮摇头:\"大王,乱世之中,不进则退。今日之苦,是为明日之盛。待魏周两国赎金一到,诸多困难都可缓解。\"
\"但愿如此。\"刘璟望向东方,目光渐渐坚定,\"明日朝会,就看亮弟如何与那二位使者周旋了。\"
“臣敢不从命…”刘亮轻声笑道,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
与此同时,驿馆内,陈元康与杨侃不期而遇。两位使者都是聪明人,一眼就看出对方的来意。
\"杨相也来了?\"陈元康似笑非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讽刺,\"看来宇文泰也撑不住了?\"
杨侃冷冷回应:\"彼此彼此。只望明日汉王莫要太过分才好。\"他心中明白,周国的处境比魏国更加艰难。周国的主力损失近半,如今国内空虚,人口凋零,若汉军继续进攻,周国有亡国之危。
二人心照不宣地各自回房,心中都明白明日将是一场硬仗。汉王刘璟必然会利用他们的困境漫天要价,而他们不得不尽力周旋,为国家争取一线生机。
陈元康在房中踱步,思考着明天的谈判策略。他知道高澄的底线——尽可能赎回俘虏,但代价不能太大。魏国虽然战败,但根基尚在,若汉王要价太高,宁愿放弃和谈也要保住国力。
而杨侃则在灯下修改国书,将条件一再降低。周国已经输不起了,只要能停战,什么条件都可以考虑。他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若汉王坚持,不惜割让周国一半的土地。
夜深人静,两位使者都无法入眠。他们知道,明天的谈判将决定自己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