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遮蔽天机(2 / 2)

他最后的希望,那三千名从八旗精锐中精挑细选的勇士,在离开盛京城门的那一刻,便一头扎进了那片由死亡与钢铁所统治的黑暗之中。他们如同三千滴投入了滚烫铁板上的水珠,在发出短暂而微弱的“滋啦”声后,便被瞬间蒸发,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浑河的某个不起眼的渡口,芦苇长得比人还高。一队由三十名镶蓝旗勇士组成的信使小队,正小心翼翼地牵着马,准备趁着夜色渡河。他们避开了所有官道和桥梁,自认为选择了一条绝对神不知鬼不觉的路线。

然而,就在他们的马蹄刚刚踏入冰冷的河水时,一直平静如镜的河对岸,芦苇丛中,骤然亮起了数十双狼一般的眼睛。

“放!”

一声低沉的号令。没有喊杀,只有一连串火铳骤然爆响的轰鸣,瞬间撕裂了夜的静谧。吴三桂麾下的关宁铁骑,早已在此等候多时。黑暗中,数十道橘红色的火光一闪而逝,密集的铅弹瞬间组成了一张死亡的铁网,劈头盖脸地笼罩了那片小小的滩涂。

惨叫声,落水声,战马的悲鸣声,混杂在一起,又在几轮齐射之后,迅速归于死寂。月光下,只剩下漂浮在水面上的尸体,以及被鲜血染红的、缓缓荡开的涟漪。一名关宁骑兵校尉策马走到河边,冷漠地看了一眼,挥了挥手:“处理干净,一根毛都别留下。下一个渡口,继续。”

这样的场景,在辽东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反复上演。

在崎岖的山路上,他们会触发早已埋设好的绊马索,随即被两侧林中冲出的宣大骑兵,用套马杆和弯刀,像猎杀野兽一样,轻松解决。

在广阔的平原上,他们会被数倍于己的龙骧营哨骑,用游猎战术,反复拉扯、骚扰、分割,最终在精疲力竭之际,被一拥而上,剁成肉泥。

大明皇帝用两万名最精锐的铁骑,为皇太极编织了一张天罗地网。这张网,没有疏漏,没有死角,充满了耐心与最冷酷的杀意。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绞杀一切信息。

盛京城内,时间,变得无比的黏稠而漫长。

一天。

两天。

五天。

皇太极每天都站在大政殿的门口,向着西方,望眼欲穿。他派出的三千信使,就像三千颗投入大海的石子,没有激起半点回音。

起初,他还抱着一丝希望,安慰自己,也许是路途遥远,也许是他们为了躲避明军而绕了远路。但当第十天过去,连理论上最快的一批信使,也超过了返回的最后期限时,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开始从他的脊椎,一寸寸地向上蔓延,最终冻结了他的整个灵魂。

整个盛京,仿佛被一个无形的、透明的罩子,彻底与世界隔绝了。

城内,依旧是车水马龙,市井繁荣。八旗的家眷们,还在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大臣们,还在按部就班地上朝、议事,讨论着一些无关痛痒的政务。

可皇太极却感到,这座城市,已经死了。它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华丽的陵墓。他能听到城墙外风的呼啸,能看到天上云的飘动,却再也听不到,任何一句,来自城外的、真实的消息。

他派出的所有命令,都消失在了西方的地平线之后。他所有的愤怒、焦虑、期盼,都得不到任何回应。这种感觉,比直接面对一支百万大军兵临城下,还要恐怖一万倍!

他第一次尝到了,那种名为“未知”的、深入骨髓的恐惧。

他独自站在空旷的大殿中央,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在他脚下投射出一方明亮的光斑。可他却感到,自己正被一片无边无际的、冰冷的黑暗,缓缓吞噬。他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天聪汗,而是一个被蒙住了双眼、堵住了耳朵、绑住了手脚的囚徒,只能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等待着那柄不知何时、会从何处落下的,审判之刃。

天机已断,神佛不闻。

盛京,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一座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