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的硝烟尚未散尽,一场无声的战争便已在整个西南大地上展开。军事上的胜利只是序曲,皇帝真正的目的——“改土归流”,才刚刚拉开帷幕。
京师的旨意以雷霆之势抵达。在昆明五华山上,秦良玉与沙定山并肩而立,身后是所有反正来投的土司首领。一名宫中派来的大太监,正用他那尖利而洪亮的声音,宣读着皇帝的封赏诏书。
“……龙在天、阿驷等,反正来归,克敌有功,朕心甚慰。特晋封尔等为‘忠勇伯’,食禄一千石,世袭罔替。另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
旨意读到此处,跪在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然而,太监话锋一转,接下来的内容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朕常念尔等功高,西南苦寒之地,不足以彰尔等之忠勇。待他日王师开疆拓土于域外,将择膏腴之地,为尔等建立世袭封国,长享富贵。现着尔等即刻交接防务,携核心族人,三月内前往京师,入国子监学习朝廷礼仪,以备将来就藩之用。钦此。”
“域外封爵”!
这四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众土司脑中炸响。他们面面相觑,脸上的狂喜迅速褪去,转为一种混杂着困惑、激动与深深不安的复杂神情。爵位和金银是真切的,但那片“膏腴之地”却远在天边,是一张看不见摸不着的空头支票。皇帝用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换取他们手中实实在在的土地和部众。
龙在天被“封国”的宏大许诺冲昏了头脑,激动得浑身颤抖。但一些更为年长和精明的土司,却从这“泼天恩典”中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然而,面对旁边面无表情的沙定山和他身后沉默的钢铁军阵,他们不敢有丝毫异议。这份阳谋的狠辣与诱惑,让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没有拒绝的资格。
与此同时,在那些被剿灭的叛逆土司领地上,儒林卫的“学团”如同一把冰冷的钢铁之镰,开始收割旧时代的根基。他们带来的不是安抚,而是不容置疑的“新政”。
一队队身穿青衫铠甲、神情冷峻的儒林卫,在神武军士卒的护卫下,深入到每一个村寨。他们手持精密的测距仪和图册,丈量每一寸土地;他们挨家挨户地清查人口,将每一个人的名字、年龄、性别都详细登记在册,直接纳入朝廷的黄册体系。
所有旧有的部族律法被当众焚毁,取而代之的是新颁的《大明律》。紧接着,一份公告被贴在了所有村寨最显眼的位置:“凡主动脱离旧主,归顺朝廷,学习汉话者,皆可按人头分得田地,首年免赋,次年减半!”
这道政令,如同一颗投入湖中的巨石,激起了万丈波澜。对于那些世代被土司奴役、视若牛马的普通部民而言,这是千载难逢的解放。他们第一次知道,自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可以不再为土司无偿劳作。土司制度赖以存在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在这釜底抽薪的一击之下,开始土崩瓦解。
-------------
昆明,黔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