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404集:茶烟里的机锋

第404集:茶烟里的机锋(1 / 2)

晋商迷局:账册暗流

客堂的铜炉燃着上等的祁门红茶,烟丝袅袅缠上梁间的雕花,却暖不透空气里的冷意。张启山瞥了眼苏半城紧攥茶盏的指节,那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像是要把青瓷茶盏捏碎一般。他忽然笑出声,指尖在八仙桌上轻轻叩着,那节奏不疾不徐,却像敲在苏半城的心尖上:“苏东家是晋商里的明白人,该知道‘江南织造’这四个字分量——每年朝廷采买的丝绸,光江宁、苏州两局的定银就够您汇通钱庄再开三家分号,更别说漕运、关税里的便利,可不是寻常利钱能比的。”

苏半城垂眸看着茶盏里浮沉的茶叶,碧绿色的叶片在温水里舒展,却驱不散他心头的阴霾。他声音压得平稳,听不出半分波澜:“张先生抬举了。我苏家做的是票号生意,讲究‘认票不认人’,最怕沾的就是官府里的‘特殊便利’。前几年平遥有家票号帮官府垫了军饷,最后还不是因为账目不清,掌柜的被押进大牢?”他刻意提起旧事,既是推脱,也是试探,想看看张启山的反应。

这话像根软刺,精准地扎在张启山的心上,让他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但他毕竟是李鸿章府里的幕僚,城府极深,很快便调整好神色。他从袖中又摸出个锦盒,那锦盒绣着精致的云纹,一看便知价值不菲。他将锦盒轻轻推到苏半城面前,语气带着几分诱惑:“这里面是杭州织造局的岁贡样缎,您瞧瞧这成色——只要账册到手,明年起,江南丝绸的官采配额,您苏家能占三成。”

锦盒被打开的瞬间,宝蓝色的缎面映入眼帘,上面绣着栩栩如生的缠枝莲,金线在烛火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细腻的做工、华贵的质感,是寻常商家连见都见不到的珍品。苏半城的目光在缎面上停留了片刻,心中并非毫无波澜。江南织造的诱惑,对任何一个商人来说都难以抗拒,尤其是晋商,多年来一直想在江南丝绸市场分一杯羹,却始终未能如愿。

可他很快便回过神,知道这看似丰厚的条件背后,藏着怎样的凶险。他没有伸手去触碰那缎面,只是将茶盏往桌上一放,动作稍重,茶汁溅出几滴在桌布上,留下深色的印记:“张先生,账册的事我是真不知情。若是您信不过,尽可让府里的人去我钱庄的库房查,只要不扰了客人存兑,我绝无二话。”他态度坚决,不给张启山任何纠缠的余地。

张启山盯着苏半城看了半晌,眼神锐利,仿佛要将他看穿。他知道苏半城是个难啃的硬骨头,既谨慎又精明,不会轻易上钩。沉默片刻后,他忽然收起锦盒,起身道:“苏东家是个谨慎人,我懂。但我家中堂说了,机会只给三日——三日后我再来,希望您能给个让彼此都满意的答复。”说罢,他拂了拂湖绸长衫的下摆,那长衫料子光滑,在烛火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却掩不住他身上的强势。他脚步沉沉地走出客堂,乌篷马车的轱辘声很快消失在巷口的雨雾里,只留下满室的茶香和挥之不去的压抑。

苏半城看着桌上那杯凉透的茶,茶叶早已沉底,茶水失去了原本的温度,就像他此刻的心情。他知道张启山不会善罢甘休,这三日必定是多事之秋。他突然唤来老周,声音带着一丝急切:“去把平遥分号十年前的西征账册再搬来,我要再查一遍。”

老周应声而去,不多时便抱着一摞厚厚的账册走进来。这些账册用粗麻绳捆着,封面已经泛黄,边缘有些磨损,透着岁月的痕迹。苏半城将账册搬到密室的桌案上,密室里光线昏暗,只有一盏烛灯摇曳,映得他的身影在墙上忽明忽暗。他小心翼翼地解开麻绳,一本本翻开账册,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上面的字迹工整却有些模糊,记录着十年前左宗棠西征时的军需流水。

他一页页仔细查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时间一点点过去,烛灯的灯芯烧得越来越短,灯油也消耗了大半。当他翻到其中一本账册时,目光突然停留在一行记录上:“八月廿三,拨银二万两,注‘军机处王大人亲提’,无西征粮台印鉴。”这正是之前让他心惊的那笔记录,可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似乎还有隐藏的信息没有被发现。

他继续往下翻,在账册的最后几页,发现了几处细微的墨迹改动痕迹。这些改动非常隐蔽,若不仔细观察,根本难以察觉。他找来放大镜,凑近账册仔细查看,终于看清了改动前的字迹。原来,除了“军机处王大人亲提”的二万两白银,还有一笔五千两的白银记录被人涂改,原本的备注是“用于军机处日常开销”,如今却被改成了“用于西征军需采买”。

苏半城的心猛地一沉,这意味着十年前的账目不仅仅是一笔违规拨款那么简单,很可能还存在着大规模的账目篡改。他意识到事情远比他想象的更加严重,这账册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旦曝光,不仅会牵扯出王文韶,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官场震动,而他这个发现账册的人,必定会被卷入这场风波的中心,难以脱身。

就在这时,密室的门被轻轻敲响,老周的声音传了进来:“东家,平遥分号的老掌柜派人来了,说有要事求见。”苏半城皱了皱眉,这个时候平遥分号来人,难道是账册的事情泄露了?他连忙将账册收好,锁进铁匣,然后对门外说道:“让他到前堂等候,我马上就来。”

苏半城整理了一下衣衫,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安,走出密室。来到前堂,只见一个穿着粗布长衫的中年男子正焦急地等候着,他面色憔悴,眼神里满是惶恐。见苏半城进来,中年男子连忙起身行礼:“小人见过苏东家,小人是平遥分号老掌柜的学徒,老掌柜让小人连夜赶来,有重要的事情向您禀报。”

苏半城示意他坐下,然后问道:“老掌柜让你过来,有什么要事?是不是关于十年前的西征账册?”中年男子点点头,声音有些颤抖:“东家,您猜对了。老掌柜说,十年前军机处的人来借账册时,他曾偷偷留下了一份副本,原本以为不会有什么用,可近日听说您在查那批账册,老掌柜担心您出事,就让小人把副本送来,还说当年参与账目改动的一个伙计还在世,或许能为您提供一些线索。”

苏半城心中一喜,没想到平遥分号的老掌柜竟然留了后手。这份副本和那个伙计,或许就是解开账册谜团的关键。他连忙说道:“快把副本拿来给我看看,那个伙计现在在哪里?我们必须尽快找到他,以免夜长梦多。”

中年男子从怀中取出一个油纸包,递给苏半城:“东家,这就是账册副本。老掌柜说,那个伙计现在在太原城郊的一个小村落里隐居,他已经把地址写在了纸上,让小人一并交给您。”苏半城接过油纸包和纸条,打开油纸包,里面果然是一本账册副本,上面的记录与他手中的账册一致,甚至还多了一些他之前没有发现的细节。

他又看了看纸条上的地址,将其小心收好,然后对中年男子说道:“辛苦你了,一路上奔波劳累,先下去歇息吧。明日一早,我会派人跟你一起去寻找那个伙计。”中年男子应声退下,苏半城拿着账册副本回到密室,再次仔细翻阅起来。

这一次,他有了新的发现。在副本的最后,老掌柜还夹了一张字条,上面记录着当年军机处的人借走账册的具体时间、人数以及他们的外貌特征。其中有一个人的描述引起了苏半城的注意——“身高七尺,面色微黑,左眉上方有一道疤痕”。这个特征让他想起了一个人,可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是谁。

他反复回忆着,突然,一个名字在他脑海中浮现——张启山!他连忙回想今日见到张启山时的情景,张启山的身高、面色都与字条上的描述相符,只是他今日戴着帽子,眉上方是否有疤痕不得而知。难道当年篡改账册的人,与张启山有关?

苏半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如果真是这样,那张启山此次前来索要账册,就不仅仅是为了李鸿章,很可能还为了掩盖自己当年的罪行。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危险。他知道,接下来的三日,他必须加倍小心,既要应对张启山的威胁,又要尽快找到那个伙计,揭开账册背后的真相。

他将账册副本和字条妥善收好,然后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雨雾。雨还在下,淅淅沥沥,仿佛要将整个太原城淹没。他知道,这场雨不仅浇湿了街道,也浇透了他的心事。但他没有退缩,作为苏家的掌舵人,作为晋商的代表,他必须守住苏家的基业,也必须揭开这场官商迷局背后的黑暗,哪怕前方布满荆棘,他也只能一往无前。

第二日一早,苏半城便派了两个得力的伙计,跟着平遥分号来的中年男子前往城郊寻找那个伙计。他自己则留在钱庄,继续研究账册,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同时,他也派人密切关注张启山的动向,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向他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