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时钟指向凌晨一点,能量模拟系统的屏幕还在闪烁着复杂的数据流,赵工程师手中的铜制残片已经被反复摩挲得发亮,小林打了个哈欠,眼角泛起生理性的泪水。江浅看着队员们强撑着精神工作的样子,心中的不忍愈发强烈——自发现“灵”字令牌和苏清和的籍贯线索后,大家又连续熬了三个通宵,试图尽快还原灵铜鼎纹饰和祭祀咒语,可高强度的工作反而让效率越来越低,甚至出现了两次数据记录错误。
“大家先停手吧,今天就到这里,好好休息一天。”江浅走上前,轻轻关掉能量模拟系统,“再这样硬撑下去,不仅出不了成果,还可能错过关键线索。我们需要调整状态,才能更好地推进研究。”
“可是灵铜鼎的纹饰还差一点……”赵工程师还想坚持,却被江浅打断:“纹师不会跑,等我们休息好了,思路说不定更清晰。小林,把今天的数据备份好,别遗漏了;周教授和李教授,也别再翻资料了,好好睡一觉,明天我们再重新梳理。”
队员们虽有不舍,但身体的疲惫早已超出负荷,纷纷点头同意。小林揉着酸痛的脖子,将数据存入云端:“江姐放心,数据都备份好了,还标了重点标注。明天我保证精力满满!”周教授也合上厚厚的《清河镇志》,笑着说:“确实该休息了,眼睛都快要看不清字了。”
众人收拾好桌面,陆续离开实验室。江浅却没有走,她坐在石桌前,看着桌上摊开的线索资料——“灵”字令牌拓片、苏清和的记载、灵铜鼎残片照片、能量数据表格,脑海中反复回放着这段时间的研究历程。之前的研究范围太广,既要追寻守护者身份,又要还原祭祀仪式,还要模拟能量路径,导致精力分散,反而在关键问题上进展缓慢。
“或许该调整一下研究策略了。”江浅自语道,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她划掉了“寻找1965年守护者姓名”的条目,将重点圈在“能量波动与生辰关联”和“生辰人物历史作用”上——前者是已发现的明确规律,且能为祭祀仪式提供能量参数支撑;后者则能通过历史事件,反推守护者的能力体系,为还原仪式细节提供依据。
她重新整理资料,将与能量波动相关的表格、数据、模拟结果单独归类,发现之前只关注了“年代越近波动越强”的规律,却忽略了不同生辰人物对应的能量波动“独特性”——1892年林玄清的能量波动带有“低频震荡”特征,与他“巫祝奠基”的作用相符;1927年苏清和的波动则是“中频脉冲”,对应他“激活木属性能量”的行动;1953年江槐生的波动是“高频稳定”,契合他“稳固地基”的需求。
“这些独特的波动特征,肯定与他们的守护行动有关!”江浅眼前一亮,在笔记本上写下“能量波动特征=守护行动类型”的推测。她又翻出历史事件记录,将生辰人物的行动与钟楼事件一一对应:林玄清的“低频震荡”对应“地脉奠基”,苏清和的“中频脉冲”对应“能量激活”,江槐生的“高频稳定”对应“结构加固”,形成了清晰的“能量-行动”对应关系。
接着,她聚焦灵铜鼎的研究——之前过度纠结于完整形制,却忽略了“能量引导”的核心功能。根据碑文“引地脉气入鼎”和能量波动特征,或许灵铜鼎的作用是“放大并转化生辰人物的能量波动”,不同的波动特征对应鼎的不同使用方式。比如林玄清的“低频震荡”,可能是通过鼎的“基座纹饰”引导地脉能量;苏清和的“中频脉冲”,则是通过鼎的“中层符牌”转化能量。
“明天就从这两个重点入手!”江浅确定了新的研究策略,将笔记本收好,此时窗外已泛起微光,她伸了个懒腰,终于感到了久违的轻松。
第二天下午,休息充足的队员们重新聚集在实验室,每个人的脸上都褪去了疲惫,眼神重新焕发神采。江浅将调整后的研究策略分享给众人:“接下来我们集中精力做两件事:第一,深入研究能量波动与生辰的关联,重点分析不同生辰人物的波动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他们守护行动的对应关系,为还原祭祀仪式的能量参数提供依据;第二,梳理生辰人物在钟楼历史事件中的具体作用,通过他们的行动,反推祭祀仪式的关键步骤,比如灵铜鼎的使用方式、五行符牌的摆放逻辑。”
她拿出整理好的“能量-行动”对应表,展示给众人:“你们看,林玄清的低频波动对应奠基,苏清和的中频脉冲对应激活,江槐生的高频稳定对应加固,这不是巧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对应关系,确定祭祀仪式中需要的能量类型和强度,比如激活灵核可能需要‘中频脉冲’能量,稳固灵核则需要‘高频稳定’能量。”
周教授看着表格,立刻明白了调整策略的意义:“这个方向好!之前我们漫无目的地寻找线索,现在有了明确的核心,效率肯定会提高。我和李教授可以从历史事件入手,详细梳理生辰人物的行动细节,找出他们使用的技术或仪式方法。”
李教授也补充道:“我们可以结合《清河镇志》中苏清和的记载,研究他‘引地脉气’的具体方法,看看是否与能量波动特征相符。比如他使用的巫香,可能就是用来调节能量波动频率的。”
小林和赵工程师更是兴奋不已。小林打开能量模拟系统:“我现在就根据不同生辰人物的波动特征,建立‘能量-行动’模拟模型,看看是否能还原他们当时的能量调节过程!”赵工程师则拿起灵铜鼎残片:“既然鼎的作用是引导能量,那残片上的纹饰很可能与能量波动特征有关,我重新分析纹饰的纹路走向,看看是否能找到对应的能量引导路径!”
实验室里重新充满了活力,队员们围绕新的研究策略,快速投入工作。周教授和李教授埋首于历史资料,标记生辰人物的行动细节;小林在电脑上构建新的能量模拟模型,屏幕上的波动曲线随着参数调整不断变化;赵工程师则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灵铜鼎残片,在纹饰上标注可能的能量路径。
江浅看着眼前忙碌而有序的场景,心中充满了信心。她知道,适当的休息和清晰的策略调整,不仅让队员们恢复了精力,更让研究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随着对“能量波动与生辰关联”和“生辰人物历史作用”的深入研究,他们离揭开青铜棺与地脉灵核的秘密,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