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455章 丝线渡海,暗潮初涌

第455章 丝线渡海,暗潮初涌(1 / 2)

密室里的炭火噼啪爆响,顾承砚的手指在港英海关通令上重重一叩,烛火被气流带得晃了晃,将"高密度丝线非标准绣架"几个字投出扭曲的影子。

苏若雪凑过来时,他能闻到她发间残留的蓝草染香——方才在染坊,她手里还攥着半块靛蓝染布。

"他们怕的不是布,是会说话的针。"他低笑一声,指腹蹭过通令上"工艺展品"四个字,"《归络人》见报那日,阿娘教过的绣女在南洋、在旧金山给报社写信,那些针脚里藏着的不只是花色,是'中国人的手艺断不了'的声儿。"

苏若雪的手指轻轻抚过通令边缘,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阴影:"所以要封我们的口。"她转身从藤箱里抽出三本泛黄账册,牛皮纸封面还沾着淡淡樟木香,"顾先生早年收购的南洋土产行,我查过了。"账页哗啦翻响,"桂皮、八角、漆器,都是东南亚华人厨房和神龛里的东西,利润薄得像蝉翼,日伪根本看不上眼。"

顾承砚倾身望去,见她用朱笔在"陈李济药行"四个字下画了道线:"香料木箱夹层填晒干的槟榔叶,防潮又驱虫。

精密仪器拆成零件塞进去,外头贴药行定制封条——谁会翻药材箱子查?"她抬头时眼睛发亮,像从前在账房算错数又突然想通时那样,"再在箱底烙《归络调》的节拍纹,到了南洋,敲着箱子哼两句曲子就能对上。"

"好。"顾承砚握住她沾着墨渍的手,指腹蹭过她因常年拨算盘磨出的薄茧,"就按阿雪说的办。"

密室门被叩响三声,青鸟掀帘进来时带了股冷风,军大衣肩章上还凝着霜花。"登船前夜线报。"他把牛皮信封推到桌上,封蜡是特高课惯用的樱花印,"码头苦力混进了便衣,专盯夜间离岸的小货轮。"

顾承砚的拇指在桌沿敲了两下,节奏像在打《归络调》的快板。

苏若雪突然抽回手,从怀里摸出块雕着并蒂莲的铜哨——那是顾氏绸庄管仓库的老周头送的,说吹三声能召来巡夜的帮众。"十艘船分五个码头。"她把哨子塞进青鸟掌心,"挂'婚庆贺礼'的去十六铺,'戏班巡演'的去外白渡桥,'宗祠还愿'的......"

"去浦东陆家嘴。"顾承砚接得自然,"让福生帮的小赤佬们扮成送亲队伍,哭天抢地的,越闹越真。"他转向青鸟,"真正的丙字号走苏州河支流,等黎明前潮退时......"

"无声滑出。"青鸟接口,眼底闪过锐光,"我让闽粤老水手掌舵,船底涂桐油,吃水浅得像片叶子。"

子时三刻的黄浦江罩着层薄雾,顾承砚站在苏州河支流的芦苇荡里,看丙字号货轮的影子像条黑鱼般滑出。

苏若雪的手袋里装着最后十枚防潮蜡丸,每颗里都裹着绣女们连夜赶制的《归络调》绣样——那是要带给香港女校的教材。

"顾先生!"船尾突然传来压低的唤声,是老船工阿海伯,他举着盏防风灯晃了晃,"雷达测到舟山群岛方向有动静,像......"

江风卷着雾扑过来,灯影忽明忽暗,阿海伯后半句被浪声吞了去。

顾承砚望着货轮渐远的轮廓,摸出怀表里夹着的照片——那是苏若雪十六岁时在绣楼的留影,身后是幅未完成的《百鸟朝凤》。

"阿雪。"他转身揽住她肩膀,感觉到她手袋里的蜡丸隔着呢子大衣硌人,"等开春,我们要让全中国的绣绷都响起来。"

苏若雪抬头时,薄雾里飘来若有若无的汽笛声。

那声音太轻,像谁在风里哼了半句走调的《归络调》。

密室门被叩得闷响时,顾承砚正将最后半块炭投入火盆。

火星噼啪溅起,落在苏若雪摊开的航海图边缘,她眼疾手快捏住烧卷的纸角,抬头时正见陈掌柜撞进来,油布包在臂弯里颠得直晃,额角的雪粒落进领口,融成水痕顺着青布衫往下淌。

"顾先生!"陈掌柜喘得像刚跑完十六铺码头,"航运组的人都挤在后院柴房,王船主说雷达师方才递了纸条——丙字号过了嵊泗列岛,舟山方向有铁壳子船尾行!"他把油布包往桌上一摔,金属撞击声惊得烛芯跳了跳,"说是艇首有太阳旗!"

顾承砚的手指在航海图上顿住,指腹恰好压在舟山群岛的墨点上。

苏若雪的手覆上来,隔着一层薄茧摸到他掌心的温度——稳得像块压舱石。"阿海伯的船走的是夜航线。"他低头轻笑,指节叩了叩图上用红笔圈起的"东经122度","我让青鸟塞在底舱的老广播,该响了。"

苏若雪忽然想起三日前装船时,青鸟搬着台掉漆的留声机往货舱钻,说是"给老船工解闷"。

她捏着航海图的手微微发紧:"《珍珠塔·方卿见姑》?"

"对。"顾承砚抽出油布包里的铁盒,掀开时是枚黄铜发条钥匙,"寒夜里听评弹,谁会留意唱词里夹着摩尔斯?"他转动钥匙,机械齿轮的轻响混着炭火声,"'寒风凛冽吹我衣'是短音,'孤雁独飞无处依'是长——"

"东经122度!"苏若雪突然接口,眼尾弯出笑纹,"阿娘教绣时说,好针脚要藏在绣面下。

您这招,和藏针脚一个道理。"

陈掌柜张着嘴看他们一来一回,直到顾承砚把钥匙塞进他手里:"去柴房告诉王船主,让雷达师盯着丙字号——若半小时后航向偏北半度,便是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