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行他蒙古也不打了,先派兵把倭国给扬了,无论如何,这笔钱他都能凑出来!
直接给朱高炽下了定心丸之后,他又看向朱高燨道:“老四,继续说说你的教育和军事改革方案!”
朱高燨见之,便点了点头,继续讲解道:“以上经济改革策略只是初步改革,等见了成效之后,咱们可再进行商议。”
“至于教育改革,则是当前大明最迫切要进行之事,因为改革经济不仅需要大量工人,也需要大量技术人才。”
“故我建议,先行在应天府建立三所技工学校,招收贫民子弟入学,以国库出资的形式,尽快培养一批技术人才!”
“此次我专程带来了包括建筑、钢铁、机械、农业、医学等大量技术人才,可以直接筹建学校。”
“另外,我建议改革学馆制度,除四书五经之外,学馆之内必须增设算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目。”
“同时科举除八股文之外,开设经济科、明算科、物理科、化学科、税课科、军事科等科目,以求获取各种专精人才。”
“在此基础上,建议开放留学制度,明年派遣一批学子前往琼州求学,并且除学子之外,组织大臣寻访团,南下学习我琼州先进经验!”
“为此朝廷必须软硬兼施,改变当前儒学至高的状态,重新恢复先秦时百家争鸣之态势!”
改革科举之事,朱棣早就已经有了念头,此时听着这一套方案,不由暗自点头。
在他看来,留学团是必须组织的,别人就不说了,满朝的文武百官都要轮着前往琼州去看看,不然这群老古董压根无法改变。
而朱高炽十分崇尚儒学,一听这话,便犹豫道:“此举或许过激些?就怕朝廷官员不应啊......”
如此说着,他不自觉瞟向了朱棣,可朱棣一听,却沉声道:“谁敢不应,谁去留学。”
“你也休要多事,朕不妨告诉你,朕已经决定,旨意下达之后,谁敢反对,那就全部打包发往琼州!”
“要让尔等知道,朕为何要改革!包括你也是,等大局稳定之后,你也带队去趟琼州看看。”
“整日在这宫内研习经义,对你有何益处啊?回头让老四多给你拿上几本书,你也学学什么才叫新学!”
朱高炽历来就怂,一听朱棣如此,只得低下头道:“儿臣遵旨!回头儿臣就研习琼州之学!”
没了朱高炽询问,朱棣又看向了朱高燨,朱高燨见状,便继续开口道:“经济与教育方面说完,便是军事改革!”
“此事事关重大,不可轻动,故儿臣建议,以京城三大营先作为试点改革,抽取精锐进行军改!”
“凡是参与改革的部队,将统一发放军饷、武器,参加新式军队训练,直到有一战之力开始,方才逐渐推广。”
“此外,军事改革涉及大量军械,这一部分需要国库出钱购买,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当然可行!”朱棣直接点头道:“回头朕便拨调一百五十万贯作为军改资金,琼州直接发货即可!”
又是一百五十万贯!朱高炽听得心中一跳,这军改资金,都够郑和下两次西洋了!
如此大张旗鼓的改革,万一朝廷的财政撑不住,那该怎么办?一想到钱财,他就有些头疼。
可这时朱高燨却笑道:“军队的改革只是一方面,改了不用,当然不行,故接下来咱们轮一轮大明殖民扩张的问题。”
“大明能否成功改革,关键在于改革期间能否从海外掠夺足够的资源和钱财!”
“故我建议,现在进行准备,开春之后,大明便要开始征途,以期获取改革所需的后续财货!”
听到这话,众人还没反应,朱高炽的神色就是一沉,合着改革的同时还要伴随打仗?
在他看来,打仗就要花钱,偏偏现在周边没什么值得打的地方,掠夺海外不就是吃力不讨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