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朱棣成了小迷弟(1 / 2)

三天后。

菜园子木屋旁,苏河看着水中倒影,懊恼地嘀咕:

“真是后悔当初没好好学化学!现在想照个镜子都只能对着水。”

他愤愤地挥拳砸了下旁边的木桩,收起晾晒的袜子穿上鞋,开始在跑道上狂奔热身。

不一会儿,一个年轻的身影也加入了奔跑。

他同样穿着短袖短裤,脖颈后晒得黝黑脱皮,却精神饱满。

此人正是坚持跟随苏河进行“现代”训练三天的燕王朱棣。

“苏兄,今天练什么?我什么时候才能学那近身格斗啊?”朱棣边跑边问。

苏河瞥了他一眼,之前的懊恼已消散:

“连走都还走不稳就想跑?等你什么时候能负重五十斤跑二十里路,还能接着砍人再说吧!没体能支撑,上了战场只有死路一条!”

类似的话,朱棣三天来听了无数次。他实在不明白为何要如此疯狂练体能。

在他认知里,战场拼杀靠的是马背上的武艺,即便落马,只需在方寸之地搏杀,跑动需求不大。

“苏兄,咱练体能真有必要这么久吗?现在军姿我能站一个时辰了,负重跑也能坚持十里,停止间转法也学会了。体能还要死磕?”朱棣忍不住抱怨。

苏河能理解他的疑惑。体能的重要性,即便在未来科技主导的战争中,也是很多人忽视的。

当年他的教官曾说过:战争充满变数,真正能依靠的,唯有自己的身体。训练多流汗,战场少流血。在极限状态下,体能是唯一能保命的本钱。

“苏兄,可我觉得杀敌也用不着这么强的体能吧?咱大明兵强马壮,粮草马匹充足,追杀北元余孽轻而易举。”朱棣仍试图辩解。

看着固执的朱棣,苏河搬出了实例:

“既然你不信,那我问你,你麾下的精锐士卒,披甲执锐,一日能行多少里?”

朱棣想了想:“以父皇的五军营精锐为例,不骑马,披甲执锐,一日可行一百里。这已是精锐中的精锐。”

苏河面色平静地看着他:“一日百里就称精锐了?那我告诉你,我见过一日奔袭二百四十里,仅歇息两个时辰便能与敌人殊死搏杀的军人!你怎么看?”

此言一出,朱棣瞬间瞳孔猛缩,惊得停下脚步。

他难以置信地喃喃道:

“二百四十里?苏兄,你莫不是在开玩笑?如此距离,莫说是人,马都得累死!还能接着战斗?”

苏河也停下休息,郑重地看着他:

“你觉得我有必要骗你?你根本不懂一支有信仰的军队能爆发出何等力量!敌人就在铁索桥对岸,我的前辈们以必死之心冲杀。他们一夜奔袭二百四十里,脚上穿的,甚至是你这位六百年前皇子都看不上的草鞋。那草鞋是用路边芦苇、杂草、树皮编成的!”

苏河所说的,是后世被称作陆军奇迹的壮举。

看着发愣的朱棣,苏河训斥道:

“我自认连前辈们一半都做不到。而你,连他们百分之一的本事都没有,哪来的底气轻视体能训练?”

说完,苏河不再理会朱棣,继续奔跑。

至于能不能领悟,全看朱棣自身了。

过了许久,朱棣猛地抬起头,眼中燃起前所未有的渴望:

“一日奔袭二百四十里……我朱棣要成为大明第一个做到的人!不仅是我,我还要练出一支全都能做到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