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真能有这般能耐?”朱元璋看向苏河,语气里仍带着最后一丝怀疑。
没等苏河开口,朱标已上前一步,沉声说道:
“启禀父皇,儿臣闲暇时曾与苏兄深谈,知晓未来世界之所以进步神速,核心便在‘开放民智’。苏兄说,最多两百年,西方便会掀起‘文艺复兴’!届时洋人会打破教会束缚,钻研更强的武器、更先进的治国理念。”
“如今我大明若不趁势改变,将来朱家的天下,恐会被这些洋人觊觎!即便届时大明还是咱们的,也会如坐针毡,不得安宁!”
这话若是苏河说,朱元璋定会怒斥其危言耸听,可从一向稳重的朱标口中说出,他不得不放在心上。
只是他仍嘴硬:
“那些高鼻深目的洋人?瞧他们的船小炮弱,哪比得过咱大明的宝船火炮?”
“父皇!您莫要固执!”朱标急了,“苏兄说过,后世从造出能飞天的器械,到载人离开这方天地,不过短短七十年!洋人如今虽弱,可他们一旦开启民智,进步速度会远超咱们想象!”
苏河望着为自己辩解的朱标,心中感慨。
从前朱标听闻这些“天方夜谭”时,还会惊得连连摆手,如今却已能条理清晰地转述,甚至建立起超越封建时代的认知。
他知道,有朱标在,大明的未来,定能走出不一样的路。
朱元璋沉默了,马皇后将他的犹豫看在眼里,轻声开口:
“重八,你是怕放权于民,会动摇朱家江山?”
朱元璋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最后的倔强:
“咱这辈子打天下、守天下,只盼着朱家能一直统领大明。咱不如你们懂那些新鲜事,可咱知道,这天下的主人,必须是朱家!”
“陛下放心!”苏河立刻接话,“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不在乎谁当皇帝,只在乎谁能让他们吃饱饭、过好日子。如今红薯幼苗长势正好,来年丰收便能解温饱;若再开放民智,让百姓有机会读书、学技,为大明效力,他们只会更拥护朱家!届时即便有能人出现,也只会为盛世大明添砖加瓦,而非起兵作乱!”
这番话恰好说到朱元璋心坎里,他嘴角忍不住上扬:
“你这小子,今天的话倒比蜜糖还甜。罢了,咱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开放民智的事,咱认了。可这民智该怎么开?你们可有法子?”
马皇后也看向苏河:“是啊,开放民智非一日之功,你们定有章程吧?”
苏河与朱标对视一眼,朱标上前一步,朗声道:
“启禀父皇母后,儿臣与苏兄商议过,后世的教育体系,或许能为咱们提供借鉴。”
“后世教育分四阶:小学六年、中学三年、高中三年,之后是大学;大学之上还有研究生、博士生,再往后的事,苏兄也不甚清楚了。”
“连苏大哥都有不知道的事?”朱棣突然插话,眼里满是好奇。
在他印象里,苏河无所不知,竟也有难住他的时候。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苏河身上,他却毫不尴尬,梗着脖子道:
“你们看我作甚!我是二本学历,虽不是重本,能知道这些,已经够厉害了!”
“呵,原来你也是个半吊子!”朱元璋忍不住调侃,语气里却没了之前的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