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河瞪了朱棣一眼。
要不是这小子多嘴,他哪会被老朱取笑?
朱标轻咳一声,继续说道:
“诸位先听儿臣说完。小学从七岁开始,教基础识文断字、算术;中学要学苏兄提过的‘化学’‘物理’,化学能辨物质成分,改良火药、食盐;物理能懂力学原理,造更稳固的城防、更精准的武器;到了高中,学子已十六七岁,需钻研更深的知识。”
他看向苏河,补充道:“苏兄说,他如今掌握的知识,还比不上后世高中的天才。”
这话一出,殿内众人皆惊。
苏河能改良火药、提出军改,已是他们眼中的奇人,竟还比不上后世的高中生?
苏河笑着解释:“后世学子在高中时,正是智商最盛之时,且所学知识更系统。等到了大学,便要分‘学科’,喜欢数术的去学算术、天文;喜欢土地矿石的去学勘探、农耕,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这般培养出的人才,走出校门便能为国家效力。”
朱橚听得眼睛发亮,拉着朱棣嘀咕:
“四哥,按苏大哥说的,我今年十五,该上中学。你明年十八,才刚高中毕业,可你都有孩子了!后世的人都这么晚成家吗?”
朱棣也纳闷:“是啊,我十八都能领兵打仗了,怎么在后世才刚高中毕业?”
“这便是后世条件好的缘故。”苏河接过话头,“后世百姓大多能活七八十岁,有钱人还能靠保养延缓衰老,看不出真实年龄。如今咱们说‘三十而立’,在后世,三十岁才刚起步,大部分人要先完成学业,在社会上打拼几年,攒下家业才会成家。”
马皇后很快消化了这些信息,目光落在朱元璋身上。
老朱正皱着眉,显然还在纠结某个问题。
果然,朱元璋开口问道:
“那‘博士’是什么?跟咱国子监的博士有啥不一样?”
殿内众人都竖起耳朵。
洪武年间的国子监博士是正五品官,掌教学、编修典籍,如《大明集礼》《洪武正韵》皆出自他们之手,所学尽是《周易》《尚书》等五经典籍。
他们实在好奇,后世的“博士”能有何不同。
苏河坦诚道:“陛下,臣学历有限,没法说清博士的详情,还望陛下海涵。不过臣知道,国子监博士侧重传承古法经学,而后世博士则是‘专精一门’,比如有人专研医学,能治疑难杂症;有人专研天文,能预测星象、改良历法;还有人专研经济,能让国库充盈、百姓富足。”
朱标趁机补充:“苏兄还说过,后世高中分‘文科’‘理科’。文科虽也学四书五经、历史典籍,却只占小部分,更多是学律法、政治、金融。前者能定天下秩序,后者能理国家财帛。理科则是苏兄擅长的领域,改良火药、制无毒食盐、造新器械,皆属理科范畴,还包含医学、天文、地理等,各学科相互关联,共同进步。”
他话锋一转,语气沉重:“如今咱们的国子监,博士们困守经学,鲜少有人能突破创新,像祖冲之那样精研算术、改良历法的奇才,百年来难出一个,这便是民智未开的缘故!即便有无数像方仲永那样的神童,也会因无学可上、无技可学,最终沦为凡夫俗子,实在可惜!”
殿内陷入沉默,众人都在消化这颠覆认知的知识。
朱元璋望着殿外飘落的雪花,喃喃道:
“咱大明有千万百姓,若真能开民智,选出万千人才,何愁大明不强?”
“那我呢?”朱棣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大哥是文科生,五弟学医属理科,就我只会打仗,在后世算什么?”
朱元璋也看向苏河:“对啊,棣儿只会领兵,后世的军人又是如何培养的?难道也靠战场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