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哪知道,苏河先前没拿出来,是怕朱元璋因“变革文字”动怒。
明初刚定字形,朱元璋对“祖宗之法”极为看重,若早拿出简体字,说不定真会被当成“离经叛道”之罪处置。
如今拜师礼已成,又有马皇后、朱标支持,时机才刚刚好。
朱元璋看不到书本内容,索性背过身,却又忍不住贴回墙缝。
他实在好奇,苏河到底要教雄英什么“神仙学问”。
苏河又拿出几本《启蒙故事会》,里面是从后世《十万个为什么》里挑选的内容,讲的是“为什么天会下雨”“为什么船能在水上浮着”这类基础科学知识。
“教孩子,得先让他对世界好奇。”苏河笑着解释,“雄英现在对天地万物感兴趣,将来才会愿意探索更多未知。”
“苏兄,教室已经备好,咱们现在就去开课?”朱标早已迫不及待。
“走!对了,我让工部做的黑板和粉笔呢?”苏河问道。
黑板是他让工部用厚木板浸泡树漆制成,树漆氧化后形成光滑的深色表面,能写字又耐磨。
粉笔则是用石灰石混合寒水石(明初医用名,即石膏)制成,阴干后硬度刚好,书写流畅。
工部在明初掌管营造、器物制造,连皇宫的宫殿修缮都归其管,做几块黑板自然不在话下。
众人跟着苏河走进旁边的屋子,里面的布局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底下是排列整齐的木椅,前方有一个高出地面十几厘米的讲台,讲台上放着一块半人高的黑板,旁边摆着一盒白色的粉笔。
这场景像极了苏河口中“后世的教室”。
朱标忍不住感叹:
“站在讲台上,底下所有人的动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布局真妙!”
苏河从锦盒里拿出一支鹅毛笔和一罐墨水。
这墨水是他让人用松烟、胶、麝香研磨了一天一夜制成,墨色乌黑发亮,还带着淡淡的香气。
他半蹲下来,将鹅毛笔和墨水递给朱雄英:
“雄英,这是老师给你的见面礼。鹅毛笔虽不如后世的钢笔好用,却是现在能找到的最好替代品。你看,把鹅毛根部削出斜角,刻一道细缝,蘸上墨水就能写字,试试看?”
明初常用毛笔,鹅毛笔还是第一次见。
朱雄英握着鹅毛笔,按苏河说的方法蘸了墨水,在纸上写下一个“朱”字。
华夏人用筷子锻炼出的手指灵活性,握笔写字本就有天赋,不过片刻,他就掌握了诀窍,纸上渐渐出现一行行工整的简体字。
“好!雄英天赋绝佳!”
苏河忍不住拍手:
“太子,你有个好儿子,将来大明百姓有福了!”
朱标笑得合不拢嘴。
苏河眼光极高,当初选侍女都要从几千人里挑,能得到他这样的夸赞,雄英将来的成就定然不凡。
隔壁偷听的朱元璋更是抹起了眼泪,用金丝衣袍擦着眼角:
“我的好圣孙!皇爷爷该早点出来的,都怪苏河这混账小子!”
老朱向来喜欢“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这会儿又把没早点看到圣孙写字的账算到了苏河头上。
众人纷纷落座,连马皇后都找了个木椅坐下,想听听苏河要讲什么。
苏河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字: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