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糜芳献策,阿斗否决(2 / 2)

糜芳只觉刘禅身形虽小,此刻却陡然显出伟岸之姿!

一股难以言喻的压迫感扑面而来,竟让他恍惚间忆起……

对!忆起当年初谒白门楼下,初见玄德公时,那股沛然莫御的仁德之气!

这双幼童的眸子,清澈见底,其中蕴藏的坚定与悲悯,竟令他这商海浮沉多年的舅父,望尘莫及,自惭形秽!

这……这便是玄德公仁义之道的承继者吗?莫非信义精魄,真能血脉相延?

“阿斗……这……这……”糜芳张口结舌,辩无可辩:“阿斗……舅父……舅父糊涂!”

糜芳猛地垂首,瘫坐在地,声音带着惶恐和懊悔:

“是舅父短视!只想着赚些利钱为营中添置用度,绝无……绝无推波助澜、与民争利之心!更不敢有损主公仁德之名!请少主责罚!”

已经被刘禅气势所迫的糜芳此刻是真的有些慌了,

刘禅点出的后果,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他万劫不复。

若真因他囤粮牟利导致民怨,甚至影响刘备名声,别说刘备饶不了他,他自己也无颜立足。

刘禅转身归座,重拾毛笔,语气稍缓:“舅父欲为少英营开源,用心阿斗知晓。”

他话锋一转:“不过,粮草乃根本,不可轻动,更不可用作商贾投机之物。但舅父商道之才,确有大用。”

“真、真的吗?”糜芳此时已经有些不自信了,只是跪伏在地上,怔怔的看着跪坐在案前开始继续练字的刘禅。

刘禅没有抬头,缓缓说道::“舅父既通商贾,当知‘互通有无’之理。江夏、荆南新定,百业待兴。我营中少年,习文练武之余,亦可学些技艺。舅父手握商队,联络四方,何不以此为本,行‘实业’之道?”

“实业?”糜芳有些茫然。

“对,实业!”刘禅运笔不停:“譬如,寻访良匠,在营中或江夏城中开设工坊,制造精巧器物、耐用农具、或军中所需之物。舅父利用商路,将其销往他处,换取我营所需之铁、盐、布匹,甚至……战马!”

他顿了顿:“此乃生财正道!既能锤炼营中少年技艺,又能真正为营中开源,更能繁荣地方,惠及百姓。所得之利,光明正大,不损仁德之名,反增营中声望!舅父以为如何?”

糜芳如遭当头棒喝,彻底怔住!

他经商半生,所精所恃,无非低买高卖、囤积居奇、钻营关节这些“商术”!

且不得不承认,此道确能速牟暴利!

而阿斗所言之“实业兴营”、“工坊制造”、“互通有无”……

在他固有认知中,向来是那些最本分、最“老实”的商贾所为,利薄而缓!

然此刻,在这少英营中,面对这幼主,此策竟如拨云见日。

这不再是投机取巧的奇技淫巧,而是扎扎实实创造价值、建立根基的煌煌正道!

他此时犹如糊涂灌顶一般,霎时间就想到了无数的关于利用少英营与江夏地利的营商方案,

无论是制造特产也好,还是打造事业也好,确实都比高卖低买,囤货居奇要来的正大光明!

糜芳用近乎于尊敬的眼神看着那个依旧伏在案边笔耕不辍的少年,他终于明白为何有如此多的贤才出现在他身边了。

“阿斗……不,少主!”糜芳起身一拜到地:“我知道怎么做了。”

“如此的话,”刘禅起身将糜芳扶起,脸上又挂起了平常一般纯真的笑容。

“那一切就托付于舅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