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听罢徐庶之言,深以为然。
文聘此人,他素知其忠勇,若能收服,于取襄阳大有裨益。
诸葛亮等人计策还需要等待天时,而徐庶的计策则当下可用。
他立刻起身,沉声道:“元直之言甚善!文仲业乃荆襄名将,忠义之士,不可轻慢。备当亲往说之!”
待到会议结束,刘备在陈到的护卫下,径直来到关押文聘的牢房。
此刻,文聘正被囚禁在江夏水军大牢之中。
按常理,似文聘这等大将,纵使不能礼遇,也该在城中寻一处宅院严加看管。
奈何关羽性情孤高,视荆州众将不战而降、依附曹操者为小人,文聘身为荆州大族子弟,更不入他法眼,故此未曾给予优待。
刘备回师江夏后,关羽也未及禀报此事。
所幸关羽虽傲,却也非刻薄之人,虽不喜文聘,却也不会刻意虐待。
加之其麾下水军多系荆州旧部,皆识得文聘威名。因此,这军营牢房倒也打扫得颇为整洁。
文聘虽身着囚服,却腰杆挺直,面容虽有风霜之色,但观其形貌,显然未曾遭受苛待。
“仲业将军,备特来探望。”刘备屏退左右,只留陈到在门外警戒,亲自上前,语气温和。
文聘见刘备亲至,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但很快恢复平静,抱拳道:“阶下之囚,不敢劳刘皇叔亲临。聘乃败军之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将军何出此言!”刘备连忙扶住文聘手臂,示意他坐下,“备素闻将军忠勇,乃荆襄柱石。昔日景升兄在时,常赞将军之能。今日之事,乃各为其主,非将军之过。”
刘备看着文聘的眼睛,言辞恳切:“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屠戮忠良,祸乱天下。赤壁一战,其凶焰已挫!备虽不才,乃帝室之胄,承景升兄托付荆州之责,欲伸大义于天下,匡扶汉室!将军乃汉臣,岂可明珠暗投,为虎作伥?何不弃暗投明,助备一臂之力,共扶汉室江山?备必以心腹相待,共图大业!”
刘备一番话,情真意切,晓以大义,更抬出刘表旧恩与汉室大旗,句句直叩文聘心门
文聘沉默良久,脸上神色自动摇到犹豫,最后定格到坚定,显是内心思绪翻涌。
他并非不知曹操为人,亦感佩刘备仁德,但最终他还是长叹一声,缓缓摇头,声音低沉:
“皇叔厚意,聘心领了。然聘深受景升公厚恩,未能保全荆州,已是愧对旧主。今既归顺曹公,忠臣不事二主,此聘之节也!皇叔不必再劝,聘宁死不降!”
其实虽然文聘受忠心约束,他本是追随少主刘琮一起投的曹操,如今刘琮与其母蔡夫人被曹操带回许昌,音讯杳然,自然不会有旧主约数。
所以文聘本人对曹操并无多少忠心。
而让他不能降刘的重要原因,却是其在襄阳中的家族亲眷。
曹操此人残忍多疑人尽皆知,若他此刻投了刘备,那他的家眷老小必然惨遭屠戮。
可能是刘备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刘备何等敏锐,见文聘拒绝得如此决绝,又提及“旧主”“名节”,再思及襄阳局势与曹操为人,心中已隐约猜到了那难以言说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