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心中那份与之相较的傲气,让这份佩服只能算半个。
本以为刘备被他捷足先登,而孙权多疑,曹操又暴虐,二人虽都是雄主,但能力有余,仁德不足。
所以此生恐怕难以与孔明一较高下,未曾想,叔父庞德公一封寥寥数语的密信,却将他引来了这江畔新筑的“武汉”。
初时只当是还叔父人情,权且教几日书罢了。
然而,这短短数日,所见所闻,却让他内心之中国掀起了波澜!
他看到了什么?
一片生机勃勃的新土!
城外,昔日荒芜的滩涂沼泽,被开垦成阡陌纵横的良田。
城内,屋舍、工坊、仓廪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聚集于此的流民日渐稀少,被有序地安置、授田,融入了这片土地。
此等安抚流离、再造桑梓的手段,非仁政不可为!
一群正在经历锐变的少年!
营中尽是十几岁的少年郎,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操练军阵,号令虽显生涩,呼喝却带着一股初生的锐气!
更令他惊异的是,这些本该目不识丁的少年兵卒,竟能读书识字!
学堂之中,少年们虽握惯了刀枪的手执笔尚显笨拙,却能辨识军令,读写簿记。
这分明是在锻造根基,培养未来!
此等兴文教于行伍、育人才于微末的远见,非大志向不可有!
还有左将军之子刘禅。
初闻其名,只道是借父荫的孺子。
可眼前所见,他能在门外静候一个时辰,此等求贤若渴的诚意,远超其龄!
再联想到武汉新土从无到有的奇迹,那令积年老农惊叹的农艺改良,那能牢牢绑定糜家、聚敛巨资的白糖奇物……
这背后,岂能没有这位少年主君的手笔?
此等务实、机变、善用奇物、精于算计的能力,非大智慧不可成!
庞统时长感叹,自己眼光不如叔父多矣!
尚在少年时,叔父就曾说诸葛孔明要比自己更有勇气,自己就不曾相信。
明明自己才是四处行侠之人,孔明如何能够比自己还有勇气?
直到听说他不顾一切的出山去助刘备时,他才知道,孔明当初并不是没有勇气,而是他拥有的是大勇。
这次,叔父信中曾言:“武汉有主,类其父而胜其父,雏凤清于老凤声,可往观之。”
彼时他尚存疑虑,如今亲见,则再次证明了叔父眼光毒辣!
仁义如玄德公,志向却更为深远;
手段似有孔明之影,却又多了几分不拘一格、锐意开拓的朝气!
这武汉,这少英营,这位少年主君……
不正是一个不逊于其父刘备的明主胚子吗?
或许比之其父在颠沛流离中展现的仁德,这位少年在立足未稳之时所展现的建设之能、育才之志、用奇之智,更显珍贵!
他不仅想守成,更想开拓;他不仅想聚兵,更想铸魂!
庞统心中那沉寂已久的火焰,被彻底点燃了。
孙权?曹操?
他们或许能给他高官厚禄,却给不了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足以让他庞士元尽情施展经天纬地之才、甚至压过孔明一头的舞台!
更给不了这样一位兼具仁德、智慧、志向与潜力的少年明主!
而且诸葛有玄德公三顾茅庐的殊荣,今日他庞统在这小小营中讲学,能让这位身份尊贵、潜力无穷的少年主君在门外恭候一个时辰,
这份“礼遇”和诚意,在他心中,分量亦是十足!
他看着门外挺立的身影,嘴角的笑意,化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赞赏。
至于唯一的缺点,便可能是这位“主公”太过年幼,其麾下也都是一些十几岁的年轻人。
不过无妨,自己也不过刚过而立,便让我看看,带着这群少年,能够走到哪一步?
当初你出山不过一新野小城,我如今出山,也就一武汉小城,
这次,便是你与我的舞台了!
他缓缓起身,掸了掸衣袖上不存在的灰尘,踱步向门口走去。
每一步,都踏碎了过去对前路的迷茫;
每一步,都踏向了一个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与卧龙争辉的全新战场!
那扇简陋的竹木门,在他眼中,已然通向了一片足以翱翔九天的广阔苍穹!
而门外的少年,便是那托起凤翼的东风!
庞统走到刘禅面前,那双曾睥睨天下的锐目,此刻清晰地映着刘禅的身影,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力量:
“殿下,这一个时辰,站得可值?庞某腹中饥馁,不知这武汉新土,可有能招待远客的佳肴?吃饱了,才好为殿下……谋划那交州千里之地!”
最后一句,石破天惊!
刘禅猛地抬头,对上庞统那双燃烧着熊熊烈焰、充满自信与野心的眼眸,
瞬间明白——凤雏,已择木而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