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中,有一个身材高大、眼神原本桀骜不驯的年轻俘虏,名叫塔卡。
他来自一个被日南郡内大部落击败的小族,曾是部落里优秀的猎手。
被俘时,他心中充满仇恨和不甘。
后来,塔卡只是为了吃饱肚子而麻木地干活。
但是当糜芳带着人从原先的部落将其买走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有粥吃,有衣服穿,有地方住。
糜芳宣布的政策,尤其是“习汉话者优先”和“五年自由身”这两条,带给他无尽的震撼。
他从未想过,被俘虏后还能有另一个机会获取自由。
他看到那些最早学会几个汉话词的同族,被叫去“通译什”,回来时脸上带着一丝被重视的奇异光彩,食物也多了。
塔卡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他想:“凭什么那些笨嘴拙舌的家伙能先吃好?
我塔卡在丛林里能听懂十几种鸟叫,学几句汉话有何难?”
他主动向什长表示想学。
机会很快来了。
一个负责教“通译什”的年轻士兵,发现塔卡学得特别快,发音也比其他人准。
士兵很惊讶,开始额外多教他几个词,甚至教他写自己的名字(虽然歪歪扭扭)。
塔卡第一次用汉话说出“饭”、“水”、“盐”并得到正确回应时,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感觉涌上心头,
他感觉自己似乎触摸到了一个更庞大、更有序世界的边缘。
他学得越发卖力。
白天干活时,他偷偷观察匠人的动作,默默记下汉人指挥时用的词汇。
晚上,别人累得倒头就睡,他就在沙地上用手指反复划着白天学到的几个字,嘴里念念有词。
他很快从普通劳力晋升为熟练工,接着又因汉话流利、管理有方被提拔为见习工头,管理着三十多人的小队。
地位的提升带来了更好的食物和微小的尊重,但更吸引塔卡的是接触到的汉人文化碎片。
他听匠人闲聊时提到“节气”、“农时”、“律法”,听士兵讲起“长安”、“洛阳”的传说,
看到秦良玉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数千人如同指挥一支大军……
这一切都让他感到震撼。
他原本的世界只有丛林、狩猎、部落仇杀,而汉人的世界,似乎有着他无法想象的广博和秩序。
他开始觉得,学会汉话,理解汉人的规矩,似乎能让他变得更强,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当糜芳在一次巡视中,看到塔卡用刚学会的汉话清晰地指挥手下调整卤水闸门,并准确地报告了池区情况时,
难得地点了点头,对身边的秦良玉说:“此獠子,倒是个可造之材。”
塔卡听到了这句评价。
虽然“獠子”一词仍带着轻蔑,但“可造之材”四个字,却像一道光,照亮了他心中那个模糊但日益清晰的渴望——
他不再仅仅是为了吃饱饭或获得自由身。
他隐隐感觉到,掌握汉人的技艺和语言,融入那个庞大而有序的体系,或许是一条通往他从未想象过的、更有尊严和力量的道路。
他望向盐场远处新建起的、整齐划一的工棚和引水渠,第一次觉得这片曾经陌生的海滩,似乎蕴藏着他未来的希望。
他握紧了拳头,心中默念着刚学会的汉话:“五年…场民…家…”
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