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三国:重生阿斗,复国系统来早了 > 第147章 水军大事,人员调动(5K)

第147章 水军大事,人员调动(5K)(2 / 2)

【政治:80】(建立台湾明郑政权,推行屯田制稳定后勤,但只有夷州一州之治。)

【魅力:91】(“国姓爷”威望凝聚军民,民间神格化信仰深厚。)

果不其然,正如阿斗所言,端的是一员水军大将!

更难能可贵的是,郑成功并无什么短板,虽然武力稍逊,但大江、大海上的水战,武力的作用确实微乎其微。

刘禅接着道:

“其二,针对江东水网密布、城寨林立之特点,单靠水军难以克尽全功。

儿臣恳请父皇,命戚继光将军在长江水军之外,另建一支‘江东军’!”

他看向戚继光:“戚将军创鸳鸯阵法精妙绝伦,尤擅小规模协同作战与复杂地形攻坚。

请将军以此为基础,结合江南水网、丘陵特点,练一支既熟水性,能操舟楫,又精于陆战,尤擅破寨拔城之劲旅!

此军专为未来深入江东腹地,破其坚城水寨而设!”

刘备的视线从郑成功身上移动到戚继光身上,继续探查。

【戚继光字元敬】

【统帅:90(对倭96)】(创立“戚家军”体系鸳鸯阵,横扫倭寇未逢一败。)

【武力:84】(改良狼筅、长枪战术,亲训士兵近战能力。)

【智力:78】(著《纪效新书》革新练兵法,善用地形(如台州伏击)。)

【政治:81】(改革军制(募兵替代世兵)、整顿边防屯田。)

【魅力:70】(“戚老虎”威名震慑敌寇,士卒誓死效忠。)

被连续两个90+的统帅晃花了眼之后,刘备原本口中原本准备的“资历、经验”之词咽回肚中。

点点头,准备继续看自己儿还有什么话说。

刘禅最后将目光投向王景:

“其三,交州乃我后方重地,地广人稀,山越杂处,且海疆漫长,未来或需从南线策应伐吴。

于谦大人精于内政治理,然军事上或需强援。

王景将军文武兼备,既能统军作战,又知体恤民力,熟悉边地情势。

儿臣提议,调王景将军南下交州,协助于谦大人,总揽交州防务,并负责筹建、统领交州水军及未来山地讨伐军!

如此,既可稳固后方,又可开辟南方战线。

同时,请父皇调陈到将军回柴桑,以其忠勇严谨,统领白毦精兵,拱卫父亲安危!”

刘备看着侃侃而谈、条理分明、思虑深远的儿子,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这提议不仅解决了眼前水军重建和兵种建设问题,更考虑了长远的战略布局,还妥善安排了人事调动,可谓滴水不漏。

“善!”刘备抚掌赞道,

“阿斗此议,深谋远虑,切中要害!便依此办理!”

刘备起身下令:“关羽!”

“末将在!”关羽起身抱拳。

“命你暂任荆州大都督,总览荆州防务!

传令文聘将军,命他为长江水军都督,全权负责长江水军重建事宜!

以江陵、夏口为根基,招募精锐,督造战船,整训士卒。

务须在一年之内,练就一支可御东吴、慑北寇之水上劲旅!

所需钱粮、工匠,由你与军师(诸葛亮)申调!”

“末将领命!”关羽抱拳出列,声如洪钟:“吾必不负大哥重托!以最快速度协助仲业重建长江水师!”

“郑成功听令!”刘备目光转向这位前日大显身手、被阿斗极力推崇的海战奇才。

“汝之才略,吾已亲见。

今命汝为南海水军都督、楼船校尉!

即刻南下交州,选址筑港,筹建南海水军。

交州沿海诸港,皆听汝调度。

以‘保境安民’为首要,同时精研海战之法,演练跨海奔袭之能!

他日直捣吴会,汝当为吾之奇锋!

交州牧(于谦)当全力配合,所需物资、人力,优先供给!”

郑成功肃然出列,朗声道:

“末将领命!必当竭尽全力,为主公打造一支纵横南海、震慑东吴的无敌水师!”

“戚继光听令!”

刘备看向这位以练兵布阵著称的将领,眼中充满期待。

“江东水网密布,城寨林立,确需一支精于水陆协同、擅长攻坚拔寨之军。

今命汝为江东讨击使、平越中郎将!

汝可于荆州南部、交州北部招募精壮,以汝所创‘鸳鸯阵法’为基,专练一支‘江东军’!

此军需精熟操舟、泅渡,更要擅于陆战攻坚、破寨夺城!

允汝便宜行事,专为日后深入江东腹地作战而设!”

戚继光沉稳出列,抱拳应诺:“末将领命!”

“王景听令!”刘备最后看向这位文武兼备之才。

“交州乃我后方根基,地广人稀,山越未靖,海疆漫长,且需呼应南线伐吴大计。

今命汝为交州都督(署理交州军事)、安南中郎将,即刻南下交州,协助于州牧!

汝之职责有三:

一者,总揽交州防务,弹压山越,绥靖地方;

二者,协助郑成功都督,筹建交州所属之水军及山地步卒;

三者,厉兵秣马,为日后南线策应伐吴预作准备!

交州军政,于卿主政,王卿主军,当戮力同心!”

王景躬身领命:“末将领命!

必与于州牧同心协力,稳固交州,整军经武,不负主公所托!”

“传令!”刘备看上一旁传令兵:

“命交州陈到卸任外务,率白毦精兵返回柴桑!升任为中护军,统领白毦兵,专司护卫中军!”

诸令下完,他随即看向诸葛亮:“孔明,对东吴后续之策,你有何高见?

诸葛亮羽扇轻点,胸有成竹:

“主公,少主。

东吴经此大败,周瑜呕血不起,精锐尽丧于柴桑、彭泽,孙权必然胆寒。

其求和之心,恐已在路上。

但其背盟在先,设毒计欲害主公及三将军在后,此仇岂能轻饶?

当东吴使臣前来之时,我等需做出不死不休之态势,让其胆寒,并掏出更多筹码!

但又要把握度量,不可使其看不到希望,直接倒向曹操。”

他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

“亮以为,东吴若遣使求和,我当持重待之,不可轻易允诺。所提条件,必使其痛彻心扉!

其一,柴桑乃我军浴血攻克,断无归还之理!此乃钉入江东腹心之楔子,必须牢牢掌控。

其二,庐江郡毗邻柴桑,控扼巢湖、濡须水口,乃江东江北之要冲!

孙权若想罢兵,必须割让庐江郡予我!

如此,我柴桑、庐江、江夏连成一片,北可震慑合肥曹军,东可直逼建业门户,将孙权势力彻底压缩回江东核心区域!”

诸葛亮语气转缓:“不过,条件虽苛,亦需掌握分寸。

只要孙权肯割让庐江,承诺不再犯境,我便可允其求和。

使其既元气大伤,疆土缩水,又无力立刻倒向曹操,为我争取宝贵的休养生息之时间!

此乃‘以战迫和,割地弱吴’之策!”

刘备听完,眼中精光暴涨:

“妙!孔明此策,深得纵横捭阖之精髓!

柴桑、庐江在手,江东门户洞开,其势已蹙!

便以此为准,待其求和之使!”

他霍然起身,目光如炬扫视群臣:

“诸君!方略已定:

徐庶、王景、秦良玉、于谦等,全力负责屯田安民,恢复生产,积蓄粮秣钱粮!

郑成功、文聘,速速重建长江水军!

戚继光,着手组建新式‘江东军’!

王景,即刻南下交州,协助于谦,总揽军务,筹建交州水军及山地军!

陈到,速回柴桑!

关羽、赵云、薛仁贵、高长恭、魏延、丁奉、李愬、林凤翔等,加紧整训各部陆师,修缮武备!

庞统、诸葛亮,统筹全局,并专责与东吴议和之事,务求最大之利!

备与诸君,同心戮力,固本培元!

待兵精粮足,根基稳固,便是雷霆扫穴,荡平群丑,克复中原之时!”

“谨遵主公之命!”堂下文武群情激昂,轰然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