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秦良玉条理清晰、掷地有声地陈述利害之时,端坐上首的刘备,目光在她身上停留片刻,袖中握着神石的手指悄然收紧。
这位统帅白杆精兵、平定交州的女将,其属性究竟如何?
刘备心中一动,神石的探知之力无声无息地笼罩过去:
【秦良玉(明末)】
【统帅:87(统帅蛮军时90)】(史载其“驭军严,善守御”,石砫白杆兵威震西南,守城战功彪炳。)
【武力:86】(“骁勇绝伦”,亲率白杆兵冲锋陷阵,手刃敌酋。)
【智力:82】(善审时度势,通晓军务调度,如其所言后勤、军备之论。)
【政治:78】(治理石砫,保境安民,深得土司军民拥戴,然受时代所限。)
【魅力:89】(“忠贞侯”威名远播,巾帼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士卒感其忠义,愿效死力。)
探查的结果让刘备心中暗自赞许:
此女将不仅言辞切中时弊,其统帅、武力、智力皆属上乘,尤其善守能战,更难得的是魅力极高,深得军心!
她与王景一样,都是强调根基、反对冒进的务实派,其“老成谋国”之言,分量更重了。
坐在刘备身边的刘禅也听的连连点头,秦良玉句句切中要害!
不顾根基、不顾民力、不顾士卒疲惫的战争,就是浪掷国运!
王景、秦良玉,此二人深谙存国之道!
刘禅心中对固本派的倾向更加坚定,已经准备找时间起身进言。
只不过还未等他起身,坐在左手的关羽就按耐不住,怒目园睁,起身反驳:“哼!王将军、秦将军之言,看似稳妥,实则懦弱!
孙权背信弃义,欲置我等于死地!此仇不共戴天!
三弟翼德险遭其害!
将士血染彭泽、六安之仇未报!
今仇敌头颅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岂能因些许疲惫、些许困难便踟蹰不前?
难道要我辈忍气吞声,坐视仇敌逍遥?
关某手中青龙刀不答应!三军将士不答应!
此仇不报,军心何安?”
赵云(沉稳有力,抱拳):“二将军!云亦恨东吴反复!
然请将军思之:我等血战,所为何来?
非为私仇,实为兴复汉室!
曹操挟持天子,祸乱天下,乃国贼之首!
此大义也!
今凉州叛曹,乃天罚其罪!
北伐讨贼,正合天意人心!
若因私仇而弃大义,舍本逐末,恐失天下豪杰之心!
待扫灭国贼,还于旧都,区区江东,传檄可定!”
王景面对关羽威压,神色不变,拱手:
“君侯忠义,天地可鉴!
然治国用兵,岂能仅凭血气之勇?
景非怯战,实乃为主公基业计,为将士性命计,为荆襄百姓计!
连年征战,民力已疲。
强驱疮痍之师再启大战,胜则国力大损,败则万劫不复!
休养生息,非是忘却仇恨,而是为了积蓄足以碾碎一切仇敌的力量!
待兵精粮足,士马腾骧,以泰山压顶之势伐之,既可雪恨,又可最小代价竟全功!
此乃仁者之兵,王者之道!
望主公与二将军明察!”
三方唇枪舌剑,各执一词,理由皆充分,情绪激昂。殿堂之上,复仇的烈焰、北伐的雄心与守成的稳健激烈碰撞。
讨孙派群情激愤,以关羽为首,怒视江东方向;讨曹派目光北望,庞统、赵云等眼神坚毅;固本派王景、秦良玉等则面色凝重,忧心忡忡。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紧紧锁在御座之上——等待着刘备的裁决。
激烈的争论声渐渐平息,殿堂内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诸葛亮一直静观辩论,羽扇的摇动不知何时已停。
此刻,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诸公之言,皆出公心,亮深以为然。
然决策之难,在于权衡:是趁江东之病,毕其功于一役?
是趁曹魏之乱,直捣黄龙?
抑或是忍一时之忿,固本培元,以待天时?”
他目光深邃地看向刘备,“此三者,关乎国运,还请主公圣裁。”
站在刘备身侧的刘禅,将这场激烈的辩论尽收眼底。
他理解二叔的冲天怒火,赞同庞士元捕捉战机的敏锐,更深深认同王景、秦良玉立足根基的务实。
凉州烽烟将起的信息在他脑中盘旋,但此刻,他更想知道,父亲胸中的天平,最终会倾向哪一边?
是快意恩仇,是直指中原,还是……厚积薄发?
殿堂内,激烈的争论声仍在回荡,复仇的烈焰、北伐的雄心与守成的稳健激烈碰撞,
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张力。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备身上,等待着最终的裁决。
刘备端坐如磐石,面容沉静如水,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堂下每一位重臣的脸庞。
他将怀中那盛放着神石的紫檀木盒轻轻按了按,仿佛从中汲取着力量与决断。
片刻后,他的目光落在了羽扇纶巾的诸葛亮身上。
“孔明,”
刘备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打破了沉寂,
“诸君之言,皆有其理。
但王景、秦良玉二卿所言,深合我心。
彭泽之险,柴桑血战,将士疲惫,甲胄凋残,新土未固,此乃实情。
兴复汉室乃千秋大业,非一时意气可成。
当以‘固本培元,以待天时’为当前要务!”
此言一出,固本派的王景、秦良玉等人精神一振,面露欣慰。
讨孙派关羽、魏延等人虽心有不甘,但见刘备意志已决,也只能按捺住情绪。
讨曹派庞统、李愬等人则略感遗憾,但也明白刘备的考量更为长远稳妥。
刘备的目光转向诸葛亮:“军师以为,此策当如何细化?”
诸葛亮羽扇轻摇,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主公明鉴。固本之道,首在安民、强军、固防。亮有三策:
其一,广布屯田,抚流民,垦荒地,兴水利。
以荆州、交州、柴桑新土为根基,务必使仓廪丰实,民力复苏。
其二,整军经武,汰弱留强,加紧操练。
尤其水军新败,楼船折损,当倾力重建,以为江防屏障与日后东进之基。
其三,修缮城防,稳固边陲。
柴桑乃江东门户,务必打造成铁壁铜墙;樊城、新野为北进跳板,亦需加固;交州山越,恩威并施,务必安定后方。”
诸葛亮话音未落,一直侍立在刘备身侧,静观辩论的刘禅,心知时机已到。
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对着刘备和诸葛亮躬身行礼,声音清朗而沉稳:
“父亲,义父。儿臣以为,军师所言整军经武,乃当务之急。
儿臣斗胆进言,关于水军重建与未来东进之军制,尚可更细一分。”
刘备和诸葛亮眼中都闪过一丝惊讶与鼓励,示意他继续。
刘禅挺直腰背,目光扫过郑成功、戚继光、王景等人,清晰地说道:
“其一,水军重建,关乎江防命脉与日后破吴。儿臣以为,当分设‘长江水军’与‘南海水军’两部。
长江水军,由文聘将军为主将。
其久镇荆州,又多次与江东水军交战,深谙汉水、长江水文地理,可重建一支能攻善守,足以抗衡江东水师甚至威慑曹魏顺流而下之师!
南海水军,则依托交州港口,由郑成功将军主理。
郑将军精于舰队调度与大规模海战,熟悉水寨建设与沿海防御。
南海水军不仅可保我交州海疆无虞,更可演练跨海作战,为日后从海上直捣吴会(如会稽、吴郡)预作准备!
此乃奇兵,不可不备。”
此言一出,不仅在座将领纷纷点头,就连关羽这位原本总督刘备水军的大将,也深觉可行。
刘备闻言,目光扫过郑成功,查看其属性。
他前日率二十小船破阵相救,又临危受命,指挥刘备水军主力重整旗鼓,抵抗东吴水军,颇得刘备青睐。
【郑成功(郑森、朱成功、田川福松)字明俨】
【统帅:90(单指水战)】(水战名将(收复台湾)、抗清领袖,擅长海上作战与登陆突袭。)
【武力:75】(亲率部队冲锋,但非单挑型猛将(如赤嵌城战役)。)
【智力:82】(灵活运用外交(联合南洋势力)、战术欺骗(避实击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