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的密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此时,千里之外的许昌,丞相府中,却也笼罩在一片山雨欲来的压抑之中。
曹操正斜倚在榻上,半眯着眼,听取着最新汇集而来的南方战报。
左右两侧,则端坐着曹军重臣。
左侧上首,端坐着尚书令荀彧。这位被誉为“王佐之才”的谋主,面容清癯,眼神深邃依旧,却难掩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与忧虑。
前世此时的荀彧本已经因为反对曹操进位魏王而远离了曹魏政治中心,不过如今则因为刘备的突然崛起,荆州接连失利,
导致曹操进位的想法并不十分坚决,所以他尚是曹操帐下第一谋臣。
不过即便如此两人也因为汉室正统的问题,多次不欢而散,荀彧也渐失欢心,多次被曹操以“劳军”为名留在后方,
但此刻他仍在名义上担任尚书令,总理中枢机要。其二十年来的功勋、无人可及的威望以及在士林中的巨大影响力,使得他依然占据着文臣之首的位置,尽管这位置已如履薄冰。
曹操看向他的目光,也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
紧邻荀彧下首的,是军师祭酒荀攸。
作为荀彧的侄子,他神色更为内敛沉稳,秉承“外愚内智”之道。
他深得曹操信任,是实际军事谋略的核心,尤其在荀彧被疏远的背景下,其运筹帷幄、参赞军机的作用更为凸显。
再下首,是太中大夫贾诩。
这位历经沧桑的“毒士”,白发如雪,眼神却依旧锐利如初。
他洞悉人性,精于权谋自保,其关键时刻的奇策屡建奇功,深得曹操信赖。
他虽不似二荀处于决策风暴中心,但其超然的地位和曹操对其意见的重视,使其稳坐核心圈。
右侧上首,赫然坐着伏波将军夏侯惇。
这位曹氏宗亲第一人,独目炯炯,腰杆挺直如标枪。尽管官职仅为伏波将军,但其作为曹操最信任的兄弟、起兵元勋、长期独当一面的统帅,拥有无可比拟的地位。
曹操特许其“都督二十六军”之权,位在诸将之上,是宗室与军方力量无可争议的象征。
紧挨着夏侯惇的,是征西将军夏侯渊。
他因长年镇守关中、熟悉西凉地形,被曹操寄予厚望。其“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奔袭之能,深得曹操欣赏。
除了这些近臣之外,还有其他文臣如:程昱、钟繇、董昭、毛玠、崔琰、司马懿。
以及武将:许褚、张郃、徐晃、于禁、曹纯等人。
当斥候详细禀报完柴桑大捷、周瑜身死、汉军兵锋直指鄱阳,孙权困守石城,甚至可能遣妹求和的消息时,
曹操那张威严的脸上先是掠过一丝惊愕,随即化为难以抑制的狂喜。
“哈哈哈哈!天助我也!”
曹操猛地坐直身体,眼中精光爆射,用力拍打着榻沿,“周瑜小儿,竟死于此役!江东擎天柱折矣!孙权小儿,惶惶如丧家之犬,竟欲献妹乞和?好!好得很!”
他霍然起身,在厅中来回踱步,须发戟张,一股睥睨天下的豪气沛然而生:
“孙刘联盟?哼!
周瑜一死,孙权献妹,此盟如同齑粉!
刘备新胜,骄狂之气必生,孙权丧胆,江东人心惶惶!
此乃天赐良机,一举荡平江南,就在此时!”
他猛地停步,厉声下令:
“传令!即刻点起邺城、许都精兵二十万!
命于禁、张辽为先锋,徐晃、乐进为中军,吾亲统大军,克日南下!
目标——趁刘备立足未稳,孙权惊魂未定,先夺江陵,再下柴桑,饮马长江,席卷江东!”
命令如同惊雷,震得厅中侍立的谋臣武将心头一凛。
荀彧、程昱等人欲言又止,显然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战机所震动,但心底深处,仍有一丝对刘备新锐之师和长江天险的隐忧。
然而,就在这调兵遣将的号令余音未落之际,一阵急促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伴随着甲叶铿锵的碰撞声。
厅门被猛地推开,一股浓烈的血腥味和风尘仆仆的气息扑面而来。
只见大将曹仁,铠甲残破,满面血污与疲惫,踉跄而入,扑通一声单膝跪地,嘶声喊道:
“丞相!末将……末将无能!樊城……新野……丢了!”
“什么?!”
曹操脸上的狂喜瞬间冻结,化为难以置信:
他一步跨到曹仁面前,须发皆张,厉声如雷:“樊城?新野?刘备不是正与孙权在彭泽大战吗?
如何丢的?!速速道来!”
曹仁声音嘶哑悲愤:
“诸葛孔明遣大将秦琼、尉迟恭,趁我调兵支援合肥之时,突袭汉江,
樊城、新野,旬日之间,竟接连陷于贼手!
初,臣与满宠将军坐镇樊城,依汉水天险,控扼南北。
闻诸葛亮引军南下,其势汹汹。
臣令韩浩、冯楷二将军领水师精锐,巡弋汉水,扼守上游,以为犄角。
诸葛亮军至,初无动静,仅于北岸扎营,似有观望之意。
臣等亦严加戒备。
不料数日后,韩、冯二将军急报,其水师于上游狭窄处遭遇黄忠、文聘所率轻舟突袭!
贼舟皆小,迅疾如飞,并不接战,专以火箭、油罐袭扰,复有精通水性之贼兵潜水凿船。
韩、冯二将急欲整队反击,却惊觉水道之中,不知何时竟遍布暗桩、铁索、沉船!
此必是诸葛亮早遣文聘,借夜色掩护,潜行布置!
我军大船行动受阻,进退维谷,阵型大乱。
黄忠老儿于高岸督射,箭如飞蝗;文聘率水鬼往来冲突。
韩浩将军力战殉国,冯楷将军舟覆落水,生死不明,我水师主力……
竟于半日之间,灰飞烟灭!汉水之险,顷刻化为乌有!
此乃诸葛亮第一奇计,断我臂膀!
水师既失,诸葛亮大军立时逼近樊城。
彼却不急攻城,反遣那悍将秦琼、尉迟恭,各率精兵数千,昼夜兼程,沿汉水两岸疾行!
臣初不解其意,待哨探急报,方知大事不好!
此二贼竟于樊城上游数十里处,选两处河道最窄、水流湍急之地,以巨木、巨石、沉船、铁链,辅以沙袋,于两岸同时筑坝截流!
彼等行动极其隐秘迅捷,待臣察觉,汉水上游已被其生生截断!
不过数日,樊城以北,汉水水位骤降,河床大片裸露。
城中军民皆以为天旱,稍懈。
诸葛亮却于此时,尽驱新降之水军船只,满载引火之物与精兵,沿近乎干涸之河道,直抵樊城之下!
其船队看似陷于泥淖,实乃惑敌之计。
正当臣调集兵力欲出城歼其“搁浅”之船队时,忽闻上游传来闷雷般巨响!
诸葛亮算准时辰,竟命秦琼、尉迟恭同时掘开上游两处临时堤坝!
积蓄数日之滔天洪水,裹挟山石巨木,如天河倒灌,以排山倒海之势直冲而下!
洪水瞬间吞没“搁浅”之贼船,更以万钧之力猛撞樊城城墙!
水门瞬间崩溃,城墙多处坍塌!
黄忠、文聘乘势率精锐,乘无数轻舟木筏,顺洪流直冲入城!
满宠将军于城头督战,被巨浪卷入洪流,幸得亲兵拼死救起,身负重伤。
城中一片汪洋,军心大乱。
臣知城已不可守,仓皇间仅率亲卫数百,乘数艘预先备于南门内侧未遭洪水完全冲毁之小船,拼死杀出重围,顺残余水流及南向陆路,退保新野。
此诸葛亮第二奇计,借天地之力,水淹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