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孙尚香入柴桑(1 / 2)

江东的求和条约以惊人的速度履行着。

金珠玉帛、粮草战船源源不断地从江东运抵柴桑交割。

与此同时,一支规模不大却异常显眼的船队,缓缓驶近了柴桑城。

这是护送孙尚香孙夫人出嫁的船队。

船身装饰着象征喜庆的红绸,却难掩甲板上江东武士紧绷的神情和戒备的姿态。

为首的大船上,一位身披大红嫁衣,头戴华丽凤冠的年轻女子,在贴身侍女的簇拥下,立于船头。

她身姿挺拔,眉宇间带着江东儿女特有的英气,即便隔着珠帘,也能感受到那份不甘被命运摆布的清冷与倔强。

这便是孙权的胞妹,孙尚香。

船队缓缓靠岸,柴桑码头上早已戒备森严。汉军士卒持戟肃立,气氛庄重而肃杀,全无寻常婚嫁的喜庆喧闹。

这更像是一场受降仪式,而非迎亲大典。

刘备率诸葛亮、关羽等重臣亲至码头迎接。这是政治姿态,更是对江东的威慑。

甘夫人、糜夫人两位正室夫人亦盛装出席,立于刘备身侧稍后。

她们面容沉静,眼神复杂地看着这位即将成为“妹妹”的江东郡主,心中既有对夫君新纳侧室的本能酸涩,更有对这位郡主背后所代表的政治漩涡的深深忧虑。

刘禅作为世子,侍立在父亲刘备身后。

当他的目光穿透人群,落在那抹鲜红身影上时,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前世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而至——

那个会在他生病时彻夜守护、温柔喂药的“母亲”;

那个会偷偷带他骑马射箭、在花园里追逐嬉闹的“玩伴”;

那个在得知兄长背盟、被迫归吴时,抱着年幼的他痛哭失声,眼中满是愧疚与不舍的“阿母”;

还有……最后那隔着长江,越来越模糊,却永远刻在他心底的、泪流满面的回望……

“母亲……”刘禅在心中无声地呼唤,眼眶瞬间湿润。

那份跨越了生死与轮回的孺慕之情,几乎要冲破理智的堤坝,让他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

然而,理智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

他猛地低下头,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

指甲深深掐入掌心,用疼痛提醒自己:这是今生!是建安十四年的柴桑!

眼前这位身着嫁衣的孙尚香,还不是他前世的“母亲”,她是吴侯之妹,是带着政治使命、甚至可能是兄长眼线嫁过来的孙夫人!

她对自己,只有陌生,甚至可能带着被当作筹码的怨愤!

船板放下,孙尚香在侍女的搀扶下,一步步踏上柴桑的土地。

她的脚步很稳,背脊挺直,努力维持着郡主最后的尊严。

珠帘晃动间,她的目光扫过威严的刘备,扫过面沉如水的关羽,扫过羽扇轻摇、目光深邃的诸葛亮,最后,落在了刘备身后那个低着头的少年身上。

“江东孙氏尚香,拜见左将军。”孙尚香的声音清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她依礼向刘备盈盈下拜。

“夫人请起。”刘备的声音沉稳,听不出太多情绪,

“一路辛苦。入城歇息吧,婚礼之事,自有礼官安排。”

没有多余的寒暄,没有虚伪的客套。

这冰冷的开场,让孙尚香心中最后一丝幻想也破灭了。

这果然只是一场交易,一场牺牲。

她垂眸,掩去眼中的黯然与倔强,在侍女的簇拥下,沉默地跟随引路的官员向城内走去。

经过刘禅身边时,她下意识地又瞥了他一眼。

那少年似乎终于抬起了头,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孙尚香微微一怔——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

清澈,却深不见底,里面翻涌着她完全看不懂的复杂情绪:有悲伤,有依恋,有激动,甚至……有一丝她无法理解的、仿佛失而复得般的狂喜?

这绝不是一个初次见面的少年该有的眼神!

孙尚香心中疑窦丛生,但此刻容不得她多想,只能带着满腹疑问,在压抑的气氛中走进了柴桑城为她准备的临时府邸。

婚礼按照应有的规制,在柴桑太守府内举行。

仪式庄重而简约,处处透着政治联姻的冰冷。没有喧天的锣鼓,没有沸腾的欢呼,只有礼官刻板的唱喏和宾客们礼节性的恭贺。

刘禅全程沉默地扮演着世子的角色,向父亲和新入门的“母亲”行礼。

每一次靠近孙尚香,感受到她身上那熟悉又陌生的气息,都让他的心脏一阵抽痛。

他强迫自己不去看她的眼睛,生怕泄露了心底的秘密。

甘夫人和糜夫人作为正室,在仪式后主持了简单的家宴。

席间,气氛依旧沉闷。

甘夫人温言劝慰孙尚香安心住下,糜夫人则略显疏离地表达着礼节性的关心。

孙尚香应对得体,举止端庄,但那份疏离感如同无形的屏障。

刘备简单交代了几句,便以军务繁忙为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