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襄继续支支吾吾,旁边的吴三桂则低着头,一脸的羞愧。
陈子履听到“长山一战”四个字,已隐隐猜到几人的意图。
心中石头放下,却不戳破,就等着对方开价码。
几个人之中,祖大寿脸皮最厚,于是接过话茬,说了起来。
原来大凌河被围时,吴襄两次参与救援,两次临阵脱逃。
可以说,最关键的长山之战,就是因为吴襄不敢死战,才败得那么快。
显而易见,这是杀头的大罪。
那一夜突袭,吴三桂英勇奋战,就是想亲手斩杀黄台吉,一举洗刷罪名。
偏偏造化弄人,战后经过指认,团练镇的一百骑,所斩杀全是小兵。
连一颗有份量的首级,都没有拿到。
将功补过,稍嫌不够。
所以,吴襄想和陈子履商量商量,能不能把阵斩阿济格的功劳,算到吴三桂头上。
尽管阿济格在倒下之前,多半已然毙命,可吴三桂也投了一颗震天雷。
说是吴三桂补刀斩杀,也未尝不可。
祖大寿道:“抚帅,末将是这样想的,您毕竟是文臣。运筹帷幄之功,已是板上钉钉……”
陈子履心中暗笑,脸上却有点为难:“这个……恐怕……”
“不会让抚帅白让。”
吴襄憋不住了,伸出了两根手指:“只要抚帅,末将愿意出这个数。”
纵使陈子履见多识广,亦不免有些震惊。
这个吴襄,可真有钱啊。为了一颗人头,竟愿意出二万两白银,这也太豪横了。
团练镇并不是前线主力,每年军饷没那么多。
二万两,够他吴襄扣扣搜搜节省一年了。
文臣不太稀罕首级功,陈子履也不想太出风头,捷报里本就写得很隐晦。
而用银子换首级,是大明九边的潜规则,既不算贪污,也不算受贿。
有人愿意用银子换阿济格的首级,他是求之不得。
转念又想,之前欠兵部的二千两,还没着落呢。
二万扣掉两千,就剩一万八千,凑不够整数,未免有些遗憾。
于是强忍着冲动,伸手端起茶盏,吹了起来。
不说答应,也不说拒绝。
吴襄也是老江湖了,哪会不懂这层意思。
略微思索之后,咬了咬牙,继续加码:“为了犬子的前程,末将愿意出三万两。”
“吴帅,这怎么好意思。”
“挪用兵部的二千两,也由末将出了。”
“好……好吧。”
陈子履知道竹杠敲得不能太狠,于是用为难的语气,答应了下来。
祖大寿、吴襄听闻,称谢不迭。
大凌河一役,坑的全是客军,前锋、团练两镇损失不大。
如今祖宽缴获黄台吉衣冠,吴三桂斩杀贝勒首级,一切罪责都可以洗清,算是圆满了。
于是几人相谈甚欢,三下五除二,就把捷报怎么修改,重新定了下来。
邱禾嘉、高起潜显然都收了银子,看了全文内容,全都没有异议,痛快地签名附署。
捷报八百里加急,直奔宁远和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