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 第247章 全军剃头大行动

第247章 全军剃头大行动(1 / 2)

“竟有此事?”

陈子履在惊讶中站起,手撑着大案,向苏均问道:“你如何知晓?耿贼剃了头,竟然见你?”

“不是……”苏均磕磕巴巴,“耿贼和李教谕一样。他以为我看不出来。就是那个……那个……”

“李教谕?哪个李教谕?招远县学的李教谕?”

陈子履唤醒AI,耳边“叮”的一声响起,眼前立即泛起淡淡的蓝光。

李教谕的籍贯、生平、官品、考绩等等,还有那呆头呆脑的模样,在淡蓝光晕中浮现。

陈子履只扫了一眼,便让AI将资料收起——简简短短的几句话,实在乏善可陈。

于是心中愈发疑惑:“李教谕和耿贼哪里一样?”

“李教谕是个秃子,”苏均抓着自己的头发扯了扯,“他头上戴着……那玩意……”

一时间想不起那个词来,急得额头冒汗,连忙单手过头,

原来,登莱是旅顺、皮岛、辽南诸岛的后勤中枢,与辽东的宁远并称。

耳濡目染之下,百姓对后金的剃发规矩早有耳闻。

对于女真人而言,“前髡后发”是上古习俗,以光头为美。

头顶剔得越光,头皮抹得越亮,越觉得粗犷彪悍,美不可言。

汉人却完全不同。

汉人受儒家熏陶,讲究孝道,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剃头被认为是极大的侮辱。

在削发明志的典故里,越王勾践就是以削发来激励自己不忘耻辱。

仅削一小撮头发,就“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可见头发有多么重要。

早前辽东满汉杂居,一向以头发来区分身份。

后来努尔哈赤造反,评判辽东汉人是不是真心归顺,就是看剃没剃头。

大明文官核验首级,也以头发为重要凭证:常年剃光的头颅,就是真鞑,值五十两银子。

死后才剃头的头颅,一律按杀良冒功视之。

所以哪个明军士兵剃了头,对鞑子一般就死心塌地了,因为哪怕逃跑回去,也等于行走的五十两。

苏均是登莱本地学子,自然知道这一点。

耿仲明剃发就等于宣誓降鞑,铁板钉钉,不可撤销。

自己发现这个大秘密,可谓危险之极。倘若被对付察觉异样,恐怕走不出登州城。

所以在城内周旋时,一直战战兢兢,生怕露出一丝破绽。

出了城立即策马狂奔,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军营报信。

这会儿还惊魂未定呢,说话不免慌慌张张,前言不搭后语。

手舞足蹈,才总算把事情比划明白了。

陈子履早就知道叛军要投鞑,是以听到“秃子”二字,立即了然。

暗想李教谕头上的假发,倒做得精巧难辨。

于是问道:“耿贼戴了假髻,也就是假头发,是不是。”

“对对,就是假髻。”

苏均长舒一口气,抹了抹额头的汗珠,细细说起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