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荆棘
元泰七年初,洛阳詔狱,阴暗潮湿的地牢里,火把摇曳,將铁柵栏的影子拉得挣狞扭曲。寇淑缓步走在甬道中,侍御史韩显躬身跟在身后,手中捧著一卷染血的供词。
“太后,这是汝南恆焉门生王肃的供状。”韩显低声道,“他承认曾向恆焉进言——弒君。”
寇淑脚步一顿。
“哦”她接过供状,就著火光细看,忽然轻笑一声,“倒是有趣。”
供词上清清楚楚写著,“学生曾言:太后根基,全系幼帝。若断其根,妖后必倒。恆公沉吟未答,然袁、杨两公皆在座———“
“袁啊袁—”
翌日清晨,已经被罢官,寻即又被任命为议郎的杨震被急召入宫,这位以“暮夜却金”闻名天下的清流领袖,此刻却面色苍白。当他看到殿中摆放的那捲供词时,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杨卿,”寇淑斜倚在龙椅上,似笑非笑,“这份供词,你怎么看”
杨震深吸一口气,突然重重叩首,“太后明鑑!臣那日虽在恆焉府中,但绝未听闻此等大逆之言!若有所闻,岂敢不报”
寇淑静静看著他,忽然嘆了口气。
“起来吧。”
杨震愣然抬头。
“朕知道你的为人。”寇淑轻轻敲著扶手,“你任职地方,连一根金銖都不肯收,若真听到弒君之谋,怕是当场就要拔剑斩了恆焉。”
杨震眼眶瞬间红了,“可袁一一”寇淑话锋一转,眼神骤冷,“就未必了,袁氏已歷二代,
门生遍天下.
杨震难以置信,“太后!”
也就在同时,数百禁军包围了袁氏宅邸,袁正与族中子弟讲解《孟氏易》,忽听门外铁甲鏗鏘,他整了整衣冠,对满脸惊恐的子孙们惨然一笑:
“不必惊慌,取我朝服来。”
当禁军破门而入时,看到的是一位峨冠博带的老人,正襟危坐於堂上,“袁公,”韩显拱手,“奉太后旨意,请贵府成年男丁—饮宴。”
袁敞看著对方手中那壶酒,突然仰天大笑!
“好一个饮宴!好一个寇太后!”他猛地盯住韩晃,“吾父安,拜楚郡太守,查办楚王刘英叛乱在没有確凿证据,將犯人全部释放。
征为河南尹,政號严明,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元和三年,拜司空,累迁司徒。面对竇宪外戚专权,屡次諫净朝廷,刚正不阿,仗义执言,严明贤能;吾虽不孝,但也敢继承父辈忠贞之心—
“袁公!”韩显厉声打断,“问题就在这里,袁氏威望太高了,置大汉天子於何地恆焉门生王肃已招供,汝参与弒君之谋!太后念及袁氏世代忠良,特赐全尸!”
袁的笑声戛然而止。他颤抖著手指向北方皇城方向,老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说罢,夺过毒酒一饮而尽-韩显看著袁的户体,冷冷一笑,他已经看出来了,当朝太后对士人不放心,凡是父子两代为公卿,门生眾多的家族,都想著清洗一遍,袁氏只是第一个,说白了,当数白太学生即了,就註定了今天的局面。
韩显对当今太后佩服得五体投地,士人想用大地震来动摇太后的统治,太后不仅没有退让,反而大清洗,这才是英睿果断之主,跟隨这样的主君,不管是他本人,还是法家才有出头的机会,儒家门徒霸占朝廷太久了,该退一退了!
袁氏男丁十七人,当夜尽数毙命,诸多门生都被押送边疆流放,而到了次日朝会,寇淑当眾宣布,“袁勾结恆焉谋逆,按律当夷三族。念其祖上功勋,只诛成年男丁,籍没家族!”
满朝文武若寒蝉,突然,大鸿臚赵纪出列高呼:“太后!袁公海內人望,岂会谋逆此必是“是什么”寇淑冷冷打断,“你想说朕栽赃”
她猛地將一叠文书摔在丹下,“自己看!这是袁氏子弟与汝南豪强的密信!他们在商量什么“侯幼主亲政”朕还没死呢!”
朝堂死一般寂静,寇淑缓缓起身,凤目含威扫过群臣:“传旨:凡与袁氏、恆氏有姻亲故旧者,一律停职待查!”
散朝后,杨震独自站在南宫门前,望著被雨水冲刷的血跡出神,而到了深夜,寇淑在兰台翻阅各地密报,郭保悄声稟报:“太后,杨震刚才去了太学外——跪地痛哭。”
寇淑笔锋不停,淡淡道:“让他哭!”
“杨震也有不少门生,被誉为关西圣人!”
“杨震只是第一代,仕途时间也不长,纵有影响,但还不足以影响朝局,而袁氏、恆氏就不同了,歷仕五十年以上,影响力实在太大了,为皇儿的未来,必须除掉—“
也就在寇淑,血腥镇压土人反抗的同时,一队队驛使正快马加鞭,將加盖玉璽的《救灾詔》送往各州郡。
而与此同时,有很多官吏剋扣賑粮,粥稀如水,灾民怨声载道,她冷笑一声,硃笔一挥,在名单上勾出几个名字,“传旨,此七人即刻锁拿,押赴灾区当眾斩首。”
身旁的尚书令荀淑迟疑道:“太后,这里面的赵喜—”
“本宫知道,是本宫堂妹的夫君!”寇淑头也不抬,甩出一份名单,“寇、贾、吴、许四族的子弟、姻亲和门客,都好好查一查,要砍掉三十个脑袋,每个州摊几个,当眾斩杀!”
“诺!”
暮色沉沉,荀淑独自坐在尚书台內,案前摊开的纸上墨跡未乾,却迟迟未能续笔。窗外风声呜咽,似有无数亡魂在低诉。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寇淑年少时的模样一一那个聪慧倔强的女童,曾跪坐在他面前,捧著《尚书》一字一句地请教。
“老师,您说『民惟邦本”,可若豪强兼併,民不聊生,又当如何”
当年的问题,如今已有了答案一一以铁血手段,犁庭扫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