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荆棘(2 / 2)

荀淑缓缓摩著案上的象牙笔架一一这是寇淑去年赐下的御用品,袁氏百年望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却在三日內灰飞烟灭。

恆氏三代帝王师,恆焉被杀,族中子弟门生数千人流放秋黄岛,那些曾经高高在上、把持朝政的儒学大族,一个个或死或囚可这欣慰里,又掺杂著刺骨的寒意,当恆氏童子豪哭著被流放,当袁的弟子被斩首於市时,

他分明看到了一种陌生的东西一一那是章、和、献三代君王都不曾有过的、对皇权毫无顾忌的运用。

“若有一日,荀氏触怒了她—

荀淑取出一个漆盒,里面整整齐齐码著寇淑儿时的功课,那篇《论王霸之道》的批註还歷歷在目一一“淑儿见解独到,然过刚易折。”

铜镜中映出荀淑乌黑的鬢髮,他可以为仕多年,未来的影响力肯定非常大-他忽然想起昨日族会上,兄弟子弟兴奋的议论,年轻人们眼中跳动著野心的火苗,却看不见他心底的忧虑。

“荀氏的机会来了”

不,这是悬崖边的舞蹈,他铺开纸张,给长子荀昱写下家训:“凡我子弟,出仕须谨记三条一其一,不可结党;

其二,钻研格物、算学,农桑水利,须胜於经义;

其三.

笔锋悬在半空,墨滴晕染了纸张,最终落下八个铁画银鉤的字:“勿近皇权,如避雷火。”

杨震此刻正盯著案上的《救灾詔》发呆,詔书字字如刀“..凡施粥必浓稠立箸,敢有剋扣者诛三族。各郡须设医棚,按格物院方剂分发大蒜素、柳汁、抗疤丸“

门被推开,同样被罢官,然后调动京师为议郎,老友朱宠披著夜露走了进来。“伯起,早点安歇吧,不要再想了!”

杨震猛地將詔书拍在案上,鬍鬚颤抖:“子威,一边成百上千的诛杀士人,一边又救民水火,

几如孝武復生!”

朱宠苦笑,给他斟了杯苦艾酒:“自孝宣以来,儒学日益鼎盛,王莽篡汉,一些士人又兴风作浪,光武中兴,虽重士人,但又多有防范,光武、孝明两朝就曾经处死了好几位三公!

当今太后与马、竇、邓三后不同,今上乃是太后亲子,为了天子坐稳江山,太后一边拉拢耿氏,一边体恤万民,而不管是外戚,还是士人,亦或是豪强,凡是能够威胁天子统治之人,都要整顿一遍,袁氏、恆氏有此劫难,说到底还是门生太多!”

窗外忽然传来更夫的榔子声,杨震望著皇城方向喃喃自语:“可袁氏满门那些孩子何辜....

次日清晨,已经满十岁的皇帝刘裕正在练字,突然抬头问正在批奏章的寇淑:“母后,恆师傅真要毒杀孩儿吗”

寇淑笔锋一顿,“恆焉没这个胆子!”

小皇帝睁大眼晴:“那母后为甚——“

寇淑放下硃笔,招手让宦官捧来一个锦盒,盒中是一根带著尖刺的荆棘:“裕儿,把它拿起来小皇帝小心翼翼的伸手想拿起来,寇淑笑著说道,“知道不好拿了吧,江山就是这样,都是荆棘,要想坐得稳,就必须时不时拔刺,要不然那就会扎手!母亲现在拔掉一些刺,我儿就好拿多了!”

“母亲原来是为了孩儿!”

“母亲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我儿好!”寇淑笑著搂住宝贝儿子,“袁氏、恆氏都依附於大汉才有今天,他们都是儒臣,母亲知道他们不是叛逆,

但他们信了儒家那一套,想把我儿培养成木雕傀,更麻烦的是,他们还培养了无数门生弟子,这些门生弟子都是豪强之家,上下串联,势力太大!

母亲执政期间,这等人就上下跳,遇到地动,就喊著要驱逐妖后,未来我儿亲政,如何驾驭,必须狠狠收拾一遍,让他们知道皇家的威严!

等到母亲百年之后,若是朝中还有那等不安分之人,我儿可以平反袁氏、恆氏,到时候那些被贬斥的土人为了恢復往日的地位,自然就可以为我儿所用!”

“孩儿明白了,母后说过那四等要权,都必须相互牵制,不让一家独大———“

“我儿真是聪明!”

曾经饿孵遍野的官道上,如今立起十几口大铁锅,灾民们捧著粗陶碗,惊喜地发现粥稠得能竖直插住木筷。

“真是插箸不倒!”一个老农颤巍巍地尝了口,突然跪地豪哭:“天子圣明,太后圣明!”

不远处,医匠正按《救灾詔》附录的方子熬煮柳树皮汁。有个发热的孩童被灌下药汤后,当晚就退了高热。其父衝著洛阳方向连磕九个响头,额头磕出血来。

但同一时刻,郡守府前正在行刑,几个被扒去官服的贪官跪在台上,太后寇淑的叔叔寇伦全身剧烈颤抖,当子手的斧落下时,他的女婿赵喜的头颅滚到脚边,瞪大的眼睛里还映著秋阳“

又是镇压士人,又是賑灾,闹腾了一段时间后,寇淑终於有精力安葬太皇太后邓绥,这位执政六年多的女主灵枢被送入北部帝陵,与孝和皇帝合葬於顺陵。

这一次送葬的队伍绵延十里,羽林卫持戟肃立,文武百官皆著素服,跪伏於道旁,而邓氏一族也从各地入京,邓鷺走在最前,面容肃穆,身后是邓氏子弟数十人,皆低眉垂首,不敢多言。

此时洛阳城內早有传言一一寇太后此番召邓氏入京,未必是真心送葬,怕是另有清算之意,邓的长子邓凤在入朝前曾低声劝道:“父亲,不如留下几个族人,以防不测。”

邓骂摇头,苦笑道:“若太后真要灭我邓氏,我儿以为躲得掉吗当年竇氏何等煊赫,一纸詔书便灰飞烟灭。与其畏首畏尾,不如坦然赴京。”

然而,事情却出乎所有人预料—太皇太后的葬礼极尽哀荣,寇淑下令以天子规格下葬。更令人震惊的是,葬礼次日,寇淑在德阳殿召见邓鷺,当眾宣布,“邓公乃先帝肱骨,太皇太后贤兄,

今国家多艰,朕欲拜公为太傅,教导天子。”

满朝譁然。

邓鷺在原地,半响才伏地叩首:“臣———惶恐。”

寇淑走下御阶,亲手扶起他,低声道:“姑父勿疑,朕非薄情之人,太皇太后在世时,曾言邓氏子弟,当以社稷为重。今日之局,非雷霆手段不可破,但天子尚幼,需良师辅弼。”

邓鷺抬头,见寇淑眼中竟有几分疲惫,心中一震,同日,另一道詔书震动士林一一“诸生谋逆,是可忍,敦不可忍,当修订太学教程,令格物学堂与太学合併,再增设百家之学,並设山长一名,比两千石,张衡任首任山长,各地太学分学如是!”